第06版:八一评论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如何点燃“心头的狼烟”

——在解决问题中聚力推进备战打仗①


■杨建懿

“能力是在解决问题中提高的。”新年刚过,某部就着眼打赢“脖子以上的战争”下发了10条铁律,引导官兵在强化打仗意识中,激发备战打仗新动力。该部领导说:“打仗意识不强,备战质量难高。脑子里有了硝烟,脚底下才会是战场。”

打仗意识强不强、牢不牢,事关部队战斗力强弱。“从组建到丧失战斗力大抵就30年左右。”这是一位学者对近百年中国旧军队研究后得到的“衰败周期”。而对于衰败的原因,这名学者指出:胜利后不思打仗造成的作风涣散和腐败,最终埋葬了自己。

有人说,军人备战就像农民务农和工人务工一样天经地义。其实,说一样也不一样:农民有农闲期,备战无间隙期;工人难免造次品,战场则自古无亚军。因此,军队备战历来反对时紧时松,永远强调强弓满弦。而备战打仗时刻的“在状态”,离不开打仗意识的“在心中”。

如何让打仗意识永驻心间?美军的做法是——打仗。据统计,在美国20世纪以来参与的数十场战争中,绝大多数是美国主动发起的,有的甚至是“自找的”。对于为何要“找着打仗”,美国国家战争学院一名教授的解释是,“军队长期不打仗,军人就不想打仗了。”

不可否认,战场上的硝烟,最能点燃“心头的狼烟”。然而,我军作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不可能穷兵黩武,通过打仗来强化打仗意识,既不可能,也不现实。有人说,我军一些官兵打仗意识的淡化,是因为缺乏真实情况刺激。然而,应该看到,我国当前安全环境复杂,周边热点增多、燃点降低,个别对手想尽花招对我们使绊子、下套子、找茬子,明目张胆地对我们磨刀霍霍,我们有什么理由以天下无贼自欺,又有什么借口忘战怠战!

解放前夕,针对一些官兵准备过日子的思想,我军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整风整训,重点纠治打仗意识淡化的问题,教育官兵“决不能从思想上解除武装。”近年来,我军通过开展战斗力标准大讨论、坚决破除和平积弊等一系列活动,实现了打仗意识的回归,也逐渐把新时代军事战略思想立起来、把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立起来、把备战打仗指挥棒立起来和把抓备战打仗的责任担当立起来。

一位哲人曾说:“问题的复杂性,通常不是来自于问题本身,而是因为解决问题的方法,远离原点的缘故。”令人可喜的是,近年来,一些部队在引导官兵强化打仗意识中,并没有只在教育上反复打转转,而是从创新方法上入手,给“思想上的武装”加几道锁,取得了良好效果。

比如,某部借鉴瑞士“细化战备标准保障战备水平”的做法,针对各单位担负的使命任务,按照打仗要求重新裁定平时的练兵备战,取消了24条“原则规定”和11项模糊界定,对所有岗位、所有人员平时的日常行为制定出了更精确的刚性标准。该部有官兵感叹:“打仗意识,就在平时这标准化的实战化训练中,自然养成了。”

“对一个集体来说,领导的意识就是集体的意识。”强化打仗意识,领导是重点、是关键。粟裕把打仗意识作为终生意识,这才尽打“神仙仗”。战争年代“抱着电话睡觉的参谋长”李达将军,在和平时期随身也必带地图、指北针、放大镜“老三样”。今天,只有领导带头、以上率下,带头研究军事、研究战争、研究打仗,带头进入战场、进入角色、进入情况,才能在强化打仗意识中,立起新时代指挥员的好样子。

上世界80年代,德国教育家赫墨尔斯在对50名老师的教育方法跟踪研究后得出结论:及时严格的惩罚,能为学生培养出更有竞争力的思维意识。古人云:“罚当其罪,足以禁非。”近年来,我军对照“训风演风考风督查清单”,加大训练检查监察,强力纠治训练场上假大虚空的“花架子”,一个个“杀威棒”抡向备战打仗中的假大虚,打仗意识在问责中进一步确立。

“意识是行动的原动力。”打仗意识既是演绎战争活剧的力量基点,又是促进备战打仗的强大推手。打仗意识不是一个口号,而是一种习惯;不是一项要求,而是一种素养。我们坚信,只要官兵自觉点燃“心头的狼烟”,人民军队就一定能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作者单位:68216部队)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