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时事纵横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点亮传统文化传承的灯火


■青 木

阳和启蜇,品物皆春。

又到一年春节。汽笛,乡音,鞭炮,年饭,拜年……熟悉的情景,熟悉的民俗,飘溢满满的年味。兴奋、舒畅、美好,这是属于新年的节奏,也是属于春节的特有情愫。每到此时,人们总会在喜庆的气氛中享受亲情,品味乡愁,表达祝愿。

年头年尾,四季轮回。在学者的眼里,包括春节在内,我们的传统节日都是按照自然时序安排的,与人生的自然阶段相对应。从这个角度讲,节日正是传统社会人们生活的时间表,在流传过程中不断被注入人伦精神,使人们得以停下匆忙的脚步转而享受闲适的生活。因此,节日又成了情感的黏合剂、情谊的强化剂,它为人们提供了把美好追求变为现实的契机。此时,节日习俗犹如一股清泉,润泽我们的忙碌生活,调和我们的乡愁之味。

他乡异客步履匆,只为一口家美味。小时候,春节是一声鞭炮的脆响;长大后,春节是口舌忘不掉的味道。北方饺子、南方汤圆、四川腊肉、河南蒸年馍……一勺糖、一棵白菜、一盆面粉混合出来的味道,扎在人们记忆深处,点亮回家的路。伴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定义早已告别了单调的“吃”和“穿”,而是更加多元、更多集中于精神层面。人们也开始趁着节日之机去满足丰富的精神文化需求,寻找情感慰藉和精神放松的机会。

节日是一个民族最生动的文化表情。春节,阖家团圆,欢乐祥和,辞旧迎新。一副春联、一碗水饺、一盏花灯、一挂鞭炮,都蕴含着无穷的文化韵味,承载着中国人几千年的文化基因和情感需求。在人类历史上,很少有哪个民族像我们这样,节日的文化传承如此长远、如此深厚,根深叶茂、愈发繁盛。

有人说,文化一旦有了生命的真谛,将长留心底,温润终生。传统民俗因为讲究兼容并蓄,才在历史长河的荡涤中获得更大张力。春和景明时,丰富的现代化、信息化载体为端午节注入更多现代气质;花好月圆季,一轮明月不仅寄托人们对至亲友朋的相思,还有对他乡游子的祝愿;银色的浪潮中,重阳节被赋予更多敬老爱老内涵……正是在家国情怀与民族精神的水乳交融中,在风土民情与传统民俗的交相辉映下,传统民俗才震荡起文化传统与民族情感的共鸣,丝丝缕缕浸入人们心田,融入民族性格。

当然,文化传承是否久远,取决于人们的认同感与共鸣有多大。传统节日并非一定要板着面孔才能被记住,跟得上时代脚步的节日才更容易深入内心。随着时代变迁,我们的节日也不断与时俱进,更富时代气息和时代精神。当前,很多地方每逢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都会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既丰富百姓的节日文化生活,又以活动为载体承继和延续着传统文化的基因。无疑,这是极有益的一种尝试。

时节更迭的年轮里,只有岁月沉淀的远香才更悠久醇厚。这就是文化的力量!节日里,美味早已习以为常,但那人、那景、那记忆却凝聚成时光里的情怀,跟溪流的气息、村落的味道、炊烟的记忆一起,在广袤的乡土间闪烁着不灭的灯火,承载过去,照亮未来……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