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1日,习主席向各战区授予军旗发布训令,宣布建立五大战区。近3年来,新成立的战区牢记职责使命,专司备战打仗,立起一切为战鲜明导向。
送站的汽车已经到了。提职交流到海军某基地的南部战区联合参谋部某局副局长吴雪良,临行前又一次来到联合作战指挥中心。坐在自己熟悉的作战指挥席位上,望着大屏幕上不断变化的数据,一幕幕往事又浮现在他脑海里。
2016年2月1日,习主席一声令下,我军领导指挥体制改革大刀阔斧,五大战区宣告成立,人民军队联合作战指挥体系建设迈入新征程。
胸怀打赢梦想,直奔战位而来。吴雪良和战友们意气风发,从天南海北、各军兵种汇聚祖国南疆,成为战区首批参谋人员。
潮起中军帐,改革谋打赢!近3年来,战区如同一艘崭新的战舰,一路劈波斩浪,在涛走云飞的强军航程中奋力前行;近3年来,战区官兵逐浪奔跑,在新型中军帐里拔节成长,留下一串串坚实的奋斗足迹。
每天刀光剑影,情况无处不在,他们是被战区重塑的一代——
当备战打仗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珠江潮涌,静流无声。
送走朝夕相处的战友吴雪良,联合参谋部某局处长刘小乾心生感慨。
他忘不了,自己刚从火箭军到战区时遭遇的尴尬:第一次拟制联合演训方案,他按照火箭军的要求设置,本以为是最好的选择,却没想到会影响空军战机起飞。
首次到联指中心值班,他和战友反复查看地图后,选择在某海岛山地开设雷达阵地,却没考虑到陆军的作战需要……
“站在各自军种的角度明明是最佳选择,可为什么联在一起却总有漏洞?”这个问题引起战区党委高度重视:成立联合作战指挥机构,不是简单的军兵种人员聚在一起指挥。指挥迈向联合,先要破除头脑中的惯性思维,跨越能力素质这道坎。
作为原广州军区司令部参谋,成立战区,最初在梁志忠看来“动静”最小:只是换了一个办公室,身边迷彩服多了几种颜色。可没过多久他就发现,身为原军区优秀参谋,走上联合指挥席位后却出现诸多“不适应”:拟制作战指挥方案心中没底、插不上话;面对联指中心大屏幕上不时出现的突发情况,一时间手忙脚乱;在兵力部署时,来自海军、空军的参谋人员不时讲到的专业术语,有的自己很陌生……
“为什么过去的参谋尖子,到了战区却手足无措?”梁志忠反思发现,有联合作战带来新挑战的原因,更关键的是评价标准变了。战区成立后,每一天都有实打实的情况要处置,逼着每个人全力备战谋战。
联合参谋部某局副处长何淑坤来自空军。他坦言,近3年来最大的收获是“忘掉了自己的军种身份”。刚到战区时,他发现一种现象,尽管都说要联合,工作训练中也确实努力融入,可吃饭休息时来自同一军兵种的人员还是觉得“共同语言多”,往往自觉不自觉就坐在一起。如今,在陆上行动席履职一年后,他通过与军兵种指挥员交流学习,恶补军兵种知识,心里的军种界限和鸿沟渐渐消失。
像何淑坤这样深度融入的例子并非个别。记者注意到,联指中心内,陆军参谋紧盯空中态势,空军参谋指挥的却是舰艇行动。不少人坦言,以前习惯考虑本军种怎么完成任务,现在大家面对情况,下意识就会想到其他军种应该怎么配置,其他力量能给予什么样的支援。
与过去的单打独斗思维说再见,无战不联的观念深入骨髓,带来了更多深层次变化。
那次演习,很多人至今记忆犹新。因为天气恶劣,战机无法起飞,导致靶标无法摧毁。放在过去,演习取消或者推后都很寻常,但战区训练监察部门提出疑问:假如现在是在打仗,你该怎么办?
大家现场讨论,空军打不了就陆军打,谁有条件就谁打,最终弹响靶落。虽然任务完成得并不理想,可大家都感觉更贴近实战了。
这样的经历多了,全新的思维方式、作战理念随之而来。时时准备打仗、事事为了打仗,已成为战区官兵的共识和生活方式。政治工作部某局副局长余闻捷清晰记得,他第一次参加作战值班,很多人都好奇,干部部门的人到打仗席位干什么?
拿打仗的标尺一卡,大家恍然大悟:干部情况也是重要作战数据。谁完成全训、谁精通联合作战、谁有实战经历,这些数据平时能让指挥员知官熟将,战时更是调兵遣将的重要依据。
“任何行动都以打仗的标准来衡量,任何事情都以打仗的观念来思考。”南部战区一位领导坦言,承平日久,容易患上和平病,习惯当和平官,以前退出演练就回归生活,现在不管演不演练,全天候都在情况内;以前演习准备时间长,现在根本不容准备,因为每天刀光剑影,平时就在打仗,天天情况不断,挑战无处不在。
2017年底,参谋李亚南刚刚调到战区,眼前的一切让他觉得不可思议:在饭堂,电视上一则渔民遇险的新闻,就能让大家热烈讨论应急预案;平时就餐,大家没聊两句就聊到打仗的话题,拿着碗碟就开始摆兵布阵;就连春节的灯谜上,不少谜语也与打仗有关……
人们常说军人只有两种状态:打仗和准备打仗。在战区机关采访,每个人都会自豪地说:我们是被战区重塑的一代,我们的生活就是在打仗。
别人眼中的枯燥生活、寂寞长跑,为何成为他们的精彩人生——
每天面临的情况都是新的,除却使命无暇他顾
大潮奔涌,力量磅礴。
望着联合作战指挥中心大屏幕上,一艘艘战舰在海上劈波斩浪前行的壮阔图景,参谋梁志忠倍感自豪——就在前不久,他作为一名副营职参谋,登上国防大学讲台,给众多师团指挥员讲授联合作战指挥课程。
进来是块铁,出去就是钢!近3年来,梁志忠和众多战友在刀光剑影中加钢淬火,早已脱胎换骨,能力素质大大提升。
梁志忠的脑海里,始终铭刻着这样两个场景:刚到战区时,大家协同做演练计划,多是埋头各干各的,对其他军种提不出意见;可如今不一样了,互相补充、互相挑刺甚至争论不断,已成为家常便饭。
刚开始值班时,一来情况大家都鸦雀无声,因为一时不知如何有效应对;如今一看有情况,人人参与处置,相互配合,有条不紊,应对计划很快出手……
采访中,联合参谋部某局副师职参谋李志强感慨良多:事非经过不知难!没有亲身经历过,你永远不知道战区从零走到现在有多难。
李志强从火箭军某导弹团团长岗位调到战区任参谋。尽管同期的团主官大都当上了旅长,他正团6年多才调任副师职参谋,可李志强觉得值:因为打仗的本领增强了,胜任主责主业的素质提升了。“作为军人,战场打得赢比什么都重要。”他说。
有段时间,李志强心里也有些失落。经常值班,好几次女儿生病,妻子都联系不上他,父母急得团团转。不仅父母妻子、亲戚朋友不理解,甚至有军兵种战友问他:你们战区每天在忙什么?
李志强无法回答。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负重前行。他和战友们无疑是这负重前行队伍中的一员。每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在他们眼中都波诡云谲;每一个安宁静谧的夜晚,他们都忙着应对各种情况……
一遍遍修改完善,一次次推演检验,一次次又推翻重来。他们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因为他们清楚,今天的一丝松懈,很可能导致明天战场上付出血的代价。
练兵备战的生活单调枯燥,遏制战争、准备战争无疑是一场寂寞的长跑。别人眼中的寂寞长跑,却是战区官兵的精彩人生!在火箭军时,李志强感觉战争还远;如今在战区,感觉每天都在打仗。他袒露心扉:新军事变革大潮扑面而来,战争形态不断变化,战区每天面临情况都是新的,迫使我们除了完成使命无暇他顾。
在打仗中学习打仗,已经成为战区官兵的生活常态。第一次跟军舰出海,李志强发现,军舰靠码头部署非常贴近实战。他当即想到,这一部署可以推广到其他军种。后来,他又借鉴空军战备制度,提议对战区火箭军部队战备值班制度进行改革……接连几次建议被采纳,让李志强有了满满的收获感、成就感:“要说价值,这就是军人最大的价值。”
前不久,战区政治工作部某局副局长余闻捷,到战区海军考核中高级指挥员。原以为干部考核只是问卷调查和民主测评,没想到余闻捷还提出5个专业性很强的海战问题,考察指挥员素养,让在场海军指挥员惊讶不已!
护卫万里河山,守护万家灯火,他们有着更高更远的眼光——
从今天开始,准备明天的战争
涓流不息,终成大海。
在战区联合参谋部某办公室,记者注意到,墙上并排张贴着3幅地图,幅员一张比一张辽阔,海域一张比一张宽广。
第一张是中国南部地图,第二张扩大到太平洋,第三张是世界地图。参谋刘桥松告诉记者,这3张地图代表了他思维和眼光的3次跨越。
刚到战区值班时,刘桥松把眼光和心思都放在战区和周边地域上。慢慢地他发现,作为战区级战略参谋,自己的视野窄了,关注的地域小了,思维也跟不上趟了,尤其是随着护航、维和等任务增多,需要关注的陆域海域空域越来越大。
从关注战区到关注全军,从关注太平洋到放眼全世界,思维眼光的更高更远使刘桥松不断实现军旅生涯的跨越:去年,作为一个普通参谋,他竟去了4个国家进行军事交流。
眼光开阔了,思维层次提高了,刘桥松对自己的战位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只有在战位上瞄准世界一流,才能走向世界一流。
这些天,战区某部部队长廖新华特别忙碌。他这个从空军机关调入的战场首席精算师,改变了休假回家过春节的计划,正忙着带领官兵对我军第一个战区联合作战实验室夜以继日展开攻关。
在实验室里探索未来联合作战,用精准数据检验打赢胜算,是廖新华最大的心愿。作为需要从“一粒沙里求胜败”的战场数据精算师,他明白:只有紧盯前沿超前准备,方能蓄足胜战底气。
“护卫万里河山,守护万家灯火,我们的眼光要更高更远。”新春走军营,记者一路采访发现,这样的理念早已植入战区官兵心底,这样的超常举措在战区随处可见——
南部大讲堂上,军事专家正讲述前沿军事理论。政治工作部某局副局长李华敏介绍说,近3年来,战区定期组织南部大讲堂、强军大讲堂,先后邀请170多名全国全军知名专家,给官兵讲授先进思想和前沿理论。讲座场次之多、层次之高、针对性之强,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
科研攻关室里,技术专家正对某指挥系统进行升级。联合参谋部某局副处长罗宇信心满满:战区各级指挥员联手技术专家基于实战需要大胆设想,攻难克险,探索构建新的辅助决策指挥系统。
智能化、大数据、云计算……就连最普通的保障官兵,都在学习世界军事前沿科技。让指挥员成为“主战专家”、参谋成为“打仗专业通”、保障部队成为“指挥强后台”,已成为战区官兵的现实追求和长远目标。
前不久,飞行员出身的战区参谋钟学军,因一条建议再次引起大家关注:新型战机飞行训练突遇恶劣天气,指挥员下令返航。钟学军当即建议,能否利用这个机会进行战法创新?
获得批准后,新型战机迅即展开激烈角逐。由此,获得了一批珍贵数据。
“这得益于在战区锤炼的超前思维!”钟学军告诉记者,未来战争的风云首先激荡在演兵场上。作为中军帐的一员,必须清醒认识到:能否打赢明天的战争,取决于能否打造出一个过硬的中军帐。
这样的中军帐,必须拥有大批领悟并掌握信息化战争规律的联合作战指挥员和联合作战参谋。一直以来,钟学军对战区人才成长课题十分关注:现在大家都是在实战中锤炼、在摸索中成长,他期盼随着战区建设推进,能建立知识库、列出知识清单、调整知识结构,构建战区联合作战人才能力模型。
采访中,不少战区参谋认为,如今部队越来越注重主官任职经历,目的是以此来锤炼干部的能力素质。而战区无疑是锤炼干部能力的最好平台,期盼随着政策制度改革不断推进,在军官考评标准中能凸显战区经历,使作战成为首要任职经历。
导向就是指挥棒。刚从战区交流回到火箭军某导弹旅任副旅长的樊昊军告诉记者,用好一个人,激励一大片。战区要充满活力,必须在干部交流使用中树立鲜明导向。
到战区之前,樊昊军在这个导弹旅干了10多年。从战区回去后,他用打仗标准重新审视部队,发现许多过去习以为常的事,现在看起来很“刺眼”。他提出的10多条建议被党委采纳,有效提升了部队备战打仗能力。
“建议把战区干部多交流到作战部队和院校,让他们每个人都成为一粒种子,催生出一片主战的森林。”樊昊军激动地说,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人来战区换脑筋,然后回部队带动大家换脑筋,让战区真正成为一所历练作战人才的大学校。联合参谋部某局局长冯世忠意味深长地说,战区快3岁了,仍处于探索前进阶段,但每天都在成长,我们对它充满期待。
又一场大潮汹涌而至。1月4日,习主席向全军发布开训动员令,对“新时代指挥员”提出明确要求。落实统帅号令,战区官兵正踏出峡谷丘壑,奔向星辰大海。
上图:第74集团军某旅开训动员现场。徐金鑫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