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上行囊,踏上赴西藏征程的那一刻,陆军工程大学研究生院毕业学员黄家豪郑重地向母校和家的方向敬了一个军礼。
这是即将奔赴祖国边疆的军校学子送给母校和母亲的新年礼物,右手“一抬一落”之间满载着对母亲的惦念和对祖国的忠诚。
新年礼物,对常人来说,或许是一件新衣、一份特产,或许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饺子、话家常。但对于军人来说,新年礼物是手机视频中那个呼喊着“爸爸、爸爸”的孩子,是“妈,我在部队都很好,你们放心”的哽咽对话,更是座座军营中千万军人的坚持与守护。
礼物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和情感支撑。它不在于价值的多少,而在于是否“有心”,它承载着军人和亲人的交流与了解、关心与惦念,更流淌着热爱与信仰。
在农历新年即将到来之际,让我们把目光对准刚刚毕业的军校研究生们。从他们的新年礼物中,或许,我们能感受到当代军校学员崭新的精神风貌。
——编 者
家,是每个人出发的原点与归宿。虽然过年不能回家团圆,但军人的坚持与守护是送给千家万户最好的新年礼物
江苏南通,西藏某部。一纸毕业命令,把学员黄家豪和这两个相隔3000多公里的地方紧紧相连。
“如果要我选择一份新年礼物送给家人,我会把三等功的奖章送给妈妈。”家住江苏南通的黄家豪被分配至西藏某部,说起新年礼物,他有些泪目:“讲实话,我也想分配到离家近、环境好的地方,但祖国的边疆总要有人去守护,我早有心理准备,我愿意去做守护祖国边疆的兵。”
“我愿意。”这3个字背后,是黄家豪多年的坚定与执着。采访中,他告诉笔者,其实从研一开始,每年过年回家,他都笑着给家人打“预防针”:“如果我以后分配到边防部队,过年就不一定能回家了,到时你们不要担心哈。”
不怕自己吃苦受累,就怕亲人担心,是大多数被采访学员提到的一个问题。在随机调查的50名毕业学员中,94.3%的学员不是担心是否适应部队,而是顾虑父母亲人对自己的惦念。
孩子担心父母,父母也挂念孩子。学员队干部张鑫鹏说,毕业分配期间,几乎所有毕业学员家长都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形式关心孩子的毕业分配结果。
女学员丁梦莉分配至海军某部,说起新年礼物,她提起了一道家乡菜:鲅鱼馅饺子。
“每次回家,迎送我的都是一道让我难以忘怀的鲅鱼馅饺子。”丁梦莉说,“虽然过年不能回家,但我会通过电话,在大年初一亲口夸夸爸妈做的鲅鱼馅饺子,把平时到嘴边却说不出口的赞美通过电话说出来。”
爱要大声说出来,军人也同常人一样渴望与家人团圆。对于奔赴祖国四面八方的毕业学子来说,此时此刻,他们需要暂时把对小家的惦念藏入心底,把相隔千山万水的爱表达出来。因为他们知道,军人的坚持与守护是送给千家万户最好的新年礼物。
当一个人将个人价值与国家、军队发展紧密相连,那么他就会懂得,成长才是献给祖国最好的新年礼物
南沙某岛,祖国南海前哨,毕业学员董瑞程的分配单位就在这里。
飞机、轮船、汽车、步行……董瑞程能想到的交通方式他几乎用了个遍。终于,经过4个多小时的空中飞行,三天两夜的海上航行后,他到达了这个陌生的小岛。
“第一次在海上颠簸这么长时间,忍不住想吐,但我还是坚持了下来,我告诉自己,以后这样的路多着呢。” 董瑞程说,我所学专业是给排水工程,研究生期间也多次到数个岛屿调研实践,对分配单位有心理预期。
董瑞程告诉笔者,他研究的专业方向是海岛市政建设,更直观地说就是如何让部队官兵用上放心水。他给笔者讲了这样一件事:一次去某偏远海岛调研,发现战士们一个小秘密:每次洗澡大家都不超过3分钟。
“3分钟啊,对比我们平时,我感到羞愧,这次分配到海岛,我想用所学为官兵们带去实实在在的变化,这也是我研究的价值所在。”董瑞程说。
“研究生是军队高学历、高层次人才,我们欣喜地看到,他们能把自己所学与部队需要紧密相连。”陆军工程大学研究生院领导说,“近年来,我们针对备战打仗需求,突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建立部队、院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共建共育机制,探索以服务部队战斗力提升为导向的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以期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当然,现实分配结果也不可能完全匹配。笔者了解到,部分学员分配单位与心理预期有一定差距,对未来到基层部队的前景有所担心,但这也正是他们未来成长所需要经过的磨炼。
“当一个人将个人价值与国家、军队发展紧密相连,那么他就会懂得,成长才是献给祖国最好的新年礼物。” 董瑞程说。
董瑞程有两个新年愿望:一个是希望海岛上手机有信号,大年三十晚上能把“和父母视频聊天”作为新年礼物送给他们,并告诉他们儿子挺好的;一个是能在新一年用自己的专业所学,让海岛官兵用上、用好放心水。
有些弥足珍贵的礼物,外表看上去或许平淡无奇。替父母做做家务、耐心听听长辈唠叨、陪家人做一次体检……这些用亲情包裹出来的礼物,无论过了多久,都会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芬芳
“妈,我回来了。”
这句牵挂无数游子的话语,对在职研究生陈晓来说显得尤为珍贵。原本以为毕业分配回老部队的他幸运地考上了博士,未来几年将继续在军校学习。这也意味着,今年春节他可以回家了。
春节回家,他想送给家人的礼物是——陪父母包一次饺子、为父母做一次体检、和父母一起翻翻儿时的相册。
“包饺子的过程其实就是和家人聊天的过程,重要的不是饺子包什么馅,而是和家人在一起的感觉。”说起自己的“礼物清单”,陈晓有点愧疚,“年年回家吃饺子,饺子还是那个饺子,馅还是那个馅,只是我们在外面时间长了,越来越没有耐心去听听父母的唠叨。”
故乡,是多少军校学员心中最柔软的部分。采访中笔者发现,学员们给家人准备的礼物中有了不少新变化:有的早早在网上订购了实用的电器,有的根据家人喜好购买了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创产品,有的为家人买了按摩椅……一系列新鲜实用的礼物成为学员们的“新宠”。
“如果我问爸妈,你们今年缺点啥?他们一定会说,啥都不缺,你能回来,就是最好的新年礼物。”学员黎炜说,我们给家人准备礼物的过程,其实就是一次惦念父母亲人、感恩家人的过程,但若只图面子不走心,送给爸妈一堆贵而无用的东西,这温暖就大打折扣了。
为了让礼物更贴心,江西籍学员陈艺顺特意在网上学习了辣椒炒肉的做法。“鲜红的辣椒配上肥瘦相间的猪肉,在旺火中滋滋翻炒,那滋味就是家的感觉。”
土木工程专业的陈艺顺毕业期间选择留校转文职,提起从橄榄绿到孔雀蓝,他说,“父母其实挺在意我身上这身军装的,但服从军队改革需要,我选择转为文职人员,我想用我的所学继续为军队做出一点贡献,我想父母也会理解的。”
整装、启程、跋涉、落脚……分配到西藏某部的黄家豪已在军营安下身,他特意来电叮嘱笔者,想通过媒体对妈妈说,妈妈,我在西藏挺好的,你们不用担心;分配到南海某岛的董瑞程已开始融入海岛生活,他常常会默默地向着家的方向敬个军礼,寄托对家人的惦念;而留校转文职的陈艺顺,新年前夕仍忙碌在科研一线……
无论在哪里,无论干什么,在前所未有的时代大潮中,毕业学员们把他乡变为故乡,把对父母亲人的爱融入到对祖国母亲的大爱中。这,就是中国军校研究生的毕业选择;这,就是他们的新年礼物。
祝福他们,期待他们新年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