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避问题,是实战化训练的“头号杀手”
深夜,第78集团军某合成旅装备夜间闭灯驾驶课目训练悄然进行。
星光黯淡,沟壑纵横,一营营长宋恒哲指挥官兵驾驭战车小心翼翼行进在冰雪路上。突然,一条冰河挡住去路,唯一能通行的桥梁还被厚厚的积雪覆盖,一时分不清哪是桥面哪是冰河,战车队伍被迫停了下来。有人向宋恒哲提议:路况不好、能见度差,一不留神就容易发生问题,要不改日再训?
说实话,宋营长不是没有动过“改日再训”的心思。但他们所处的地域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处境着实进退两难。按原定路线通过这座桥,稍有不慎就可能陷入冰河;请求工兵支援,虽然可以确保人车安全,但战机可能就此延误……
过还是不过?
“全员按计划通过!出了问题我负责。”稍作犹豫,宋营长果断下令。“这次冬训就是要打破以往一些老套路。”随后,他指挥官兵小心通过该地域。
尽管一营没有按时到达指定地域,但他们的做法受到了旅党委的称赞。
“规避问题是实战化训练的‘头号杀手’,严重阻碍部队战斗力的提升。”该旅领导说。往年搞冬季训练,在哪里安营扎寨,哪里出 “情况”,都有成熟的经验借鉴。今年的冬训,该旅领导提出“提高备战打仗能力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冬训必须向问题开刀,盯着短板弱项练。”逼着官兵直面各种困难问题,在破解危局险局中提升战斗力。
翻看该旅《2019年度冬季训练实施方案》,记者发现“问题”二字成为关键词,他们区分“走、打、吃、住、藏、供、管、联、救、修”10种能力,采取对口业务科室捆绑设置课目,机关全程跟训指导检查,突出实战、紧盯任务、聚焦短板,全专业、全课目拉到冬训场上进行摔打磨砺。
今天训练场上的一个小问题,可能成为明天战场上的大问题。起初,支援保障连的几名战士轻武器射击成绩不理想,看着别人考核成绩高于体验射击成绩,一时有些心灰意冷。组织射击的连长侯金鹏告诉记者,严寒天候练兵实属难得,旅里安排的实弹射击课目密集,恰恰需要精细化组织训练,更需要上下同心瞄准战场发力。他耐心引导成绩不合格的战士重返“战场”,每次射击完毕都带着去验靶,逐人逐项破解问题。
深挖根源,找准问题背后的“问题”
风雪交加,几天前被冰河挡住去路的一营再次受阻:担负尖刀任务的一连遭遇小股“敌”军袭扰,他们迅速成多路战斗队形,利用道路、枯木掩护前出接敌。三连行军队伍行进至某公路桥头时,“敌”机突然空袭,连长降巴克珠下令:全员利用有利地形疏散隐蔽,对空小组展开射击。与此同时,刚步入密林的火力连战士受“毒气”沾染,经卫生连支援后转入安全地带。
记者跟随该营行军发现,往年冬训中“浩浩荡荡一条龙”的场景难觅踪迹,冬训现在行军要想顺顺利利到达宿营地,真有点儿难!面对如影随形的“敌情”,他们小群多路开进,还在前后左右加派侦察小组。即便如此,在距离宿营地域不到1公里时还是遇到了伏击,行军路线被迫更改,全营硬是被逼得多机动了近10公里。
车载榴炮一连连长吴清鹏同样深有感触。面对陌生地域、规定时间的“苛刻”条件,第一次组织实弹射击,不仅没能取得首发命中,甚至连一发炮弹都没有打出去。
顾不得严寒,官兵们在演练场深挖问题根源。吴清鹏反思,表面上看,是因为冬季炮阵地不易选择,冻土层太厚,火炮驻锄不能自行放下,导致射击准备超出了规定时间。而问题背后的“问题”则是大家内心深处的和平积弊在作祟:未来战场瞬息万变,官兵们却还是固守于熟悉的训练程序和不变的训练内容。
不把准星瞄准战场,怎能打赢明天的战争?该旅召开训练形势分析会,会上大家直言不讳、直指问题,在深入讨论中越辩越明:立起战场靶子,用实战标准量长短,才能缩小距离打赢的差距。他们用“战场思维”设置课目,用“实战标准”查摆问题,大胆训过去不敢训的、不能训的、不真训的。
“开训至今,我们每次训练没有低于3个小时的。”该旅作战保障科参谋孙强以手枪精度射击“战场铩羽”的经历向记者介绍,以往射击都是打2轮、考1轮就带回,然而今年冬训手枪精度射击是在武装5公里越野、处置突发敌情等课目后连贯组织的,因长时间在野外寒冷条件下,导致有的官兵射击时手指冻得僵硬,连及格成绩都没达到。
“以往‘套路化’‘走读式’的训练把大家养‘娇气’了,把身子‘扑’在林海雪原里冻一冻才知道自己真正差在哪,距离实战有多远。”阶段总结时,孙强反思,以前把严寒当敌人,不愿碰、不亲近,自然发现不了问题,现在把严寒当朋友,问题自然看得更清、摸得更透。
开训以来,该旅把新装备全部拉到训练场,在接近-25℃的严寒条件下,采集数据、检验评估,梳理形成《严寒条件下装备数据手册》《合成营冬季训练注意事项》等一批“冒着热气”的实战化成果。
解决问题,要做好“问题清单”的下篇文章
子夜,夜黑如墨。
作训科参谋毕万富试图趁着夜色,再次潜入四营宿营地抓几个“现行”回来。
没想到,这回四营把工作做到了他前头。毕参谋不仅连四营的一顶帐篷影子都没找到,反倒被营长丁学良早就埋伏好的警戒哨位抓了个“现行”。
就在几天前,毕万富第一次打起四营的念头时,他是“得逞”的。那晚,他成功避开四营安排的几组固定哨位,几乎没费吹灰之力就进入了宿营区。次日,机关把该营夜间警戒不严、哨位设置不合理等问题不留一点情面和盘托出,并责令他们迅速整改。让丁营长没有想到的是,就在自己进行深刻反思、将问题列入本单位冬训问题清单后的当晚,机关就杀了个“回马枪”,直接“闯”入他的帐篷。措手不及的丁营长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出了问题不能“刀枪入库”,真得现查现改!他带领官兵认真反思问题,把宿营地警戒工作做实做细。于是,出现了开头那一幕。
四营的遭遇,机动通信连连长闫小兵感同身受。一场演练中,机关对动中组网课目进行考核,由于配备的通信装备型号多、兼容性不好,动中组网本身受低温环境影响较大、稳定性较差,导致演练中接连“出岔子”。
复盘中,闫连长针对出现的问题一一进行剖析、反思。会后,他以为问题分析透彻、检讨反思深刻就可以“过关”。没想到2天后的演练场上再次被机关考倒,令他尴尬不已。
“能立即解决的问题,绝不留到明天。”这是该旅官兵此次冬训中的共识,也是记者采访中感触最深的一句话。
该旅领导告诉记者:“列出的问题清单,决不能‘一晒了之’,要力戒‘问题秀’。解决重难点问题,尤其需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做到常抓不懈。”
“要想剔除‘列出清单就等于解决问题’的陋习,就要对症下药,才能防止问题反弹。”冬训中,他们把梳理出来的训练问题进行归纳分类,区分“立足自身解决的”“本级难以解决的”等多个类型,并针对每一个问题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明确整改时限,对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制订分阶段整改计划,对本级无力解决问题向上级反映。
同时,他们还制订出冬训问题整改长效评估机制,以此加强纠治整改问题的跟踪成效。通过组织训练监察组不定期“回头看”,对问题整改效果进行验收问责,并将验收情况作为各个单位以及主官工作先进的参考标准。
记者在该旅卫生连了解到,他们针对严寒条件下战伤自救互救、伤员救治保护,常用药品和医疗器材携运行等训练中出现的问题,现场发现、现场指出、现场解决,“谁的娃娃谁抱走”,当日的问题当日清。在第一阶段训练考核中,卫生员考核优良率一下子提升了6个百分点。
“扭住问题不松手,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解决,反复查、常回看,我们坚信距离打赢将越来越近。”随同该旅一路行军,记者看到官兵们的步履迈得急促且坚实。
版式设计:梁 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