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军营观察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作战数据“冻”出来


■陶 李 安 阳

“三九四九冰上走”,这话在寒冬时节的东北一点不假。这不,担负冬训数据采集工作的第78集团军某合成旅四营副营长刘威,在组织车辆掉头时一不小心滑进结冰的河沟,一条腿陷入了冰窟窿。刘威挺纳闷,前两年测量这一带冰层厚度在60厘米左右,车辆都能通行,今年是怎么回事?

“老冬训”遇到了新问题。经测量,他们以往采集的一组数据今年被刷新——新数据显示,冰层载重能力不仅与其本身厚度有关,还与上面覆盖积雪厚度有关,有时积雪越厚,冰层反而越薄越脆。

随着冬训深入展开,各式各类的作战数据从全旅采集员手中,源源不断汇入旅寒区作战训练数据库:某数字侦察仪电池,-17℃时供电时间将近缩短一半;某车载榴弹炮,当温度降至-20℃时射击准备时间翻倍;某火炮人工设置驻锄,当温度低至-10℃时所需时间也明显增长……

近年来,该旅数据采集官兵在冬季严寒条件下,一次次挺近林海雪原。从零下十几摄氏度到零下二十几摄氏度,在不同天候、不同温差下,负责数据采集的官兵手持DV、相机或记录本,围绕冬季战斗行动控制、野战生存基本技能、武器装备效能挖潜、严寒条件下政治工作、联保联修联供等内容,对16个项目111个具体作战训练数据全覆盖更新采集。前年,他们遇到了-30℃的极寒天气,有人说,已经有了-25℃的测试数据,大概推测一下就可以了,遭这个罪干嘛?该旅领导对此态度坚决,战争不会因为温度低而推迟,问题不会因为温度低而绕道走,作战数据采集必须精确,不能打马虎眼。

欣喜的是,每年增添的新数据为该旅进一步探索寒区作战能力提供了新支撑。“每一度的变化,都让‘老数据’变成‘新数据’,所以数据‘保鲜’至关重要。”该旅领导说,打仗需要啥,他们就练啥。寒区部队,就是要借助严寒这块“磨刀石”,把人员、装备拉到恶劣环境中摔打磨砺,在近似实战的训练中检验“老数据”、补充“新数据”,摸清作战数据更新的规律,在对数据的保鲜中捕捉制胜机理。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