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培养一名党员不容易,吸纳新党员时更要瞪大眼睛。
2017年初,我刚当选为营党委书记,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发展党员。在组织对党员发展对象审核的过程中,我不敢有丝毫马虎大意,入党材料一个一个过。
翻看4份《入党积极分子考察表》时,我发现了问题。一张表的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情况一栏,培养联系人先后4次写的考察结论,全是类似“该同志思想政治过硬,尊重领导团结同志,平时训练刻苦认真,能以一名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表率意识较强,作风比较过硬”等肯定之言。其他3份考察表内容也有雷同抄袭之嫌。
入党积极分子的画像既笼统又不准,培养考察有流于形式之嫌,更丧失了党组织的严肃性。缘由何在?在与其中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联系人王旭交流中,他坦言,连队每次发展党员指标有限,况且考察表都是要入档案的,联系人在写考察结论的时候往往都慎之又慎,生怕写不好会影响组织决定以及被考察人日后的发展。
“入党积极分子至少要考察培养一年,吸收为预备党员后还有一年的预备期,为什么要跨越这么长的时间,你们想过没有?”在培养联系人和党小组长座谈中,我把这个问题抛了出来。
“如果每一次考察结论全是正面的肯定,存在的问题或者需要改进的地方,一点儿都不反映,被培养人可能根本认识不到”“党组织了解不到实情,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从严治党的第一道关口就这样失守了”……随着讨论的深入,大家逐渐意识到,党组织考察每个人都需要一个过程,一个人的思想改造更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组织每次的考察结论就是一次思想改造的关键节点,必须实事求是。
工作中,我还了解到,由于演习、休假、学习等原因,一些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联系人并不能及时有效履行职责,支部在听取党小组长的意见时,有不少也走了过场。在党支部严格要求下,大家重新对《入党积极分子考察表》进行填写。对于培养联系人长期不在位的,党支部及时进行调整,考察鉴定在肯定个人进步的同时必须指出问题和不足,考察结果还要与本人见面。
“学习理论不深入,工作缺乏韧劲,个性太突出,不会团结同志,军事技能课目优良率过低……”前不久,在发展第四季度党员评审会上,被列入党员发展对象的中士谢益民看到考察表中对自己的评价后感叹:“我的手心其实在出汗,原来我还存在这么多问题。”
“考察结论为我指明了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我一定会更加努力,争取早日从思想上真正入党。”入党积极分子郝家石因有军事训练课目不合格,没有入选发展对象。连队支委会上,他的培养联系人杨家全同样感到脸红心跳,深感有负组织重托,并主动作了检讨。
严把党员入口关促进了党员队伍的过硬,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全营党员满意率超过95%,刚加入党组织的新同志入党前拼命干、入党后“减一半”的现象不见了,模范带头作用发挥特别明显,在多项演习保障任务中都冲锋在前,一半以上党员在考核比武中名列前茅,连队整体建设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张 旭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