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兴学习之风,习主席谆谆告诫:“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上海作为中国共产党梦想启航的地方,秉持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积极创新军转安置工作,以学习和实践为抓手,走开了“学训结合”军队转业干部进高校专项培训的新路子。
实践证明,这是加强教育资源统筹、完善军民融合人才培养使用体系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有效提升军民融合内生动力的一个创新举措。
①人才战争2.0版来袭,上海怎样审时度势
布局:盯准融合破题
1月12日,湖南长沙。开福区召开军民融合高层次人才奖励兑现暨座谈慰问会,21名军民融合高层次人才喜获580万元重奖。
1月22日,经有关方面证实,深圳“孔雀计划”实施8年多来,累计确认“孔雀计划”人才3264人,其中两院院士和杰出人才最高补贴达600万元。
管中窥豹。有人说,2018年是各大城市人才战略竞争的爆发年,也是各地人才战略的拐点年。
又值岁末年初,透过“看不见的硝烟”,有识之士蓦然发觉,人才战争2.0版已悄然来袭:人才与国家、人才与经济、人才与未来之间的魔方转换,勾勒出未来人才图景的全球视野。
上兵伐谋。上海乘势而上,常常棋高一着。
同样是人才补贴,上海实施“量身定制、一人一策”“高峰人才全权负责制”等政策,宇宙起源与天体观测、光子科学与技术等13个科技领域的人才更是备受青睐。
尤其令人振奋的是,上海坚持“引进和培养并举、增量和存量并重”——服务改革强军、支持军转安置,放手培养和使用军转干部。军地联合出台《关于做好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期间本市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探索开展军转干部进高校培训”,确定了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公安学院8所参训高校。
这个细节耐人寻味,在上海交大,承训任务交给了国家战略研究院。盯准军民融合破题,大有可为。放眼整个上海,用融合的办法培养融合的人才,已经成为专项培训一大亮点。
“军民融合本质上是一场未来争夺战,是未来20到30年综合国力竞争和军事发展主导权的竞争;军转干部作为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赢得军民融合这场竞赛的一支重要力量。”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姜斯宪如是说。
②打通人才供应链,上海怎样乘势而上
标准:优化融合评价
从前在家里,副师职飞行员方志斌与家人很少交流“学问”。现在不一样了,他经过转业后的专项培训,用经济学知识来解读当今中国诸多社会现象,令家里人刮目相看。
更让妻子惊讶的是,那个从前只知道“飞啊飞”的丈夫,如今谈起中国书画、宋明理学还头头是道呢。
“如果仅仅如此,格局未免小了一些!公共行政管理、公共伦理道德、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社会研究4门课程,方志斌都掌握得很好,工作中能直接派上大用场!”复旦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李辉赞叹。
在走进高校培训的1728名军转干部身上,这一明显变化几乎都能看到。
2018年10月,市房屋管理局法规处通知落实权力清单有关统计校核,600余页内容、20余项要素,如果用Word来制作,工作量要多出几十倍。在宝山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经过2017年专项培训后上岗的曹登峰用EXCEL制表,工作量大大减轻。“如果打起仗来,房产等基础设施的快速精准摸底,我能确保军方满意!”曹登峰信心满满地表示。对大多数军转干部来说,经过专项培训,岗位技能强了,军民融合观念也已入脑入心。
一年时间、双导师制、结业论文这些“硬杠杠”怎样确保不落空?上海探索形成了“三结合”模式:公共基础课联合培训、岗位技能课专题培训与个性化选修培训相结合。
军民融合需要什么样的人,就确立什么样的培训标准。概略描述变成了精准评价,以往部队、地方、单位、个人“四方满意”,变为在岗位上发现问题、模拟推演、解决问题、复盘总结“四步法”的敬业度考评。
瞄准人才建设“一体化”,军队—地方—军队之间的“人才供应链”打通了。追踪大调研显示,军转干部经过一年专项培训,能够快速适应地方工作,并成为军民融合国家战略落地实施的实践者、参与者和推动者。
③深挖人才蓄水池,上海怎样顺势而为
赋能:重塑融合体系
当赵煜用一年时间获得上海交大MPA培养计划3年学分,并顺利考取硕士学位研究生的时候,许多战友们惊讶之余,更为她骄傲和自豪。
就连赵煜自己也没想到,取得这一结果前,竟然能以在校全日制学生的标准,一年时间完成46个学分,期间还撰写了10余篇课程论文及1篇结业大论文,共计6万多字。
像赵煜一样的优秀军转干部绝非凤毛麟角,而是占有相当大比例。他们有的一年内考取注册会计师、律师资格证“双证”,有的报考博士生在同专业中独占鳌头。
“军转干部干啥像啥,能人真多!”一些高校研究生学位导师情不自禁地感慨。
“是专项培训成就了我们!”许多军转干部由衷感谢这项普惠举措。
重塑融合体系,让专项培训起步就与国家战略同步,是上海顺势而为的一个大决断。
随之而来的是校际联盟初步形成,高校+高校的创新活力呈现出几何基数的倍增效应。个性化培训进一步细化拓展,全脱产随班就读、集中授课+随班就读、MBA/MPA课程班、研究型4种培训方式竞放异彩。
长宁区把军转安置作为改善干部队伍结构、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专项培训由区委组织部牵头抓总,区人社局(公务员局)和区委党校具体指导,依托上海交大组织实施。这一架构创造了上海市3项第一:第一个将当年度行政区内安置军队转业干部全员培训,第一个明确将军民融合中军事人才开发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第一个明确将转业军官和预备役军官身份相结合进行使命责任教育。
深挖人才蓄水池,更多创新举措遍地开花,干部大培训格局在上海形成。公安系统、法院和司法系统、长宁区和徐汇区,分别通过高校与高校之间、高校与行业培训学校之间、高校与党校之间实现多种方式的联合培训。
④提升人才贡献率,上海怎样蓄势待发
裂变:走向深度融合
2018年9月,上海市国防科工办组织年度上海市军民融合产业项目申报和评选,遴选出全市20个军民融合重大产业项目。评选标准中有一条十分引人注目:项目单位研发实力。
研发实力从何而来?
上海市委、市政府和上海警备区主要领导对此有一个共识:产业项目研发,一靠科技创新的独门绝技,二靠对军工需求乃至军方需求的熟悉了解。这第二个靠就是为科技创新把脉定向,军转干部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对军工行业的轻车熟路、独特的军人视角、丰富的军旅经验、过硬的政治素质以及牢固树立的“大国防”“大融合”和“一盘棋”的整体观念,有助于把握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双重需求,有利于构建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用好军转干部,就是提升人才贡献率。”“用好军转干部,有利于提高军民融合度。”参与专项培训的8所承训高校主要负责人,在不同场合不约而同地这样表示。
官方统计显示,整个长三角地区,上海是过去3年数字人才净流入最多的城市。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进程中,上海的人才高地龙头城市地位如何凸显?借势军民融合国家战略,当属题中应有之义。
在去年底召开的上海市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市委书记、市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主任李强强调,要发挥市场优势,推动军用技术、人才、设施等向国民经济领域开放、溢出、转化,培育发展新动能。伴随军转干部进高校专项培训一些瓶颈难题不断解决,军转干部专项培训的裂变效应正在显现。
《特殊情况下上海民用机场交通保障研究》《关于房地产交易税收信息实践应用的调研报告》等一批研究成果,“干预现实”作用得到及时发挥。许多人没想到,其提交者正是参加过专项培训的军转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