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阅读那棵古槐


■陈先义

在我们报社大院的中央有一棵古槐。古槐之古,是说它已有数百年历史了。这棵古槐,已被北京市相关部门授予“文物级古树”编号牌。古槐将“号牌”披挂在胸,如同一个耄耋老人,向人们诉说着数百年来的历史变迁。

这棵傲然屹立的古槐,据说是建元大都时所植。不难想象,这棵古槐曾看过蒙古骑兵入主古都的铁骑雄师,见过大明王朝的兴衰变换,经历过康乾盛世的热闹与繁荣,目睹过八国联军的暴虐和残酷,更见过日本强盗占据北平后的粗野和凶狠。同时,这棵古槐也感受了新中国人民翻身做主人后,一个民族的骄傲与豪迈。

30年前,由于雨浸虫蛀,古槐的一侧形成一个树洞。日积月累,树洞渐渐延展,古槐便日显衰微;树叶稀疏、叶片枯黄,有的枝杈甚至没有了绿叶。那时人们担心,古槐怕已到了生命尽头。一天,顽皮的孩子为了寻找掉进树洞的玩具,嬉闹间竟点燃了树洞里的枯叶腐草。刚开始树洞持续冒出浓烟,后来浓烟变成了火苗。顷刻间,火苗高蹿,眼看古槐将遭灭顶之灾。报社管理人员闻讯,将燃起的大火扑灭。

此事过后,大家议论:这棵古槐,从此怕是只剩下枯木朽株了。然而,奇迹发生了。第二年春天,这棵老树竟怒放新芽,再次焕发蓬勃的生机。内行人说,那场火烧掉了病蚀的朽木,古槐完成了一次生命“涅槃”。改革开放这几十年,古槐以更加蓬勃向上的活力,成为大院里一道具有历史韵味的风景。为了保护古槐,大院的管理部门用水泥堵上了树洞,在古槐周边围上了铁栏,在树下置以石桌石凳。一到夏天,古槐遮天蔽日,这里便成为人们纳凉、下棋、聊天的好去处。多少年来,编辑部的人换了一茬又一茬,唯有这棵古槐昂然屹立于大院的中心。

给这棵古槐以文物保护价值的并不完全是这棵古槐的树龄,它还有一个更加特殊的身份。20世纪90年代,编著《北京地理》的史学专家经过对正史野史的严密分析考证得出新的结论:这棵古槐不仅树龄古老,而且有更重要的文物价值。当年李自成入住紫禁城前,曾在此扎营拴过战马,并在这儿颁布过极为重要的军令。但也有人提出北京作为古都,有编号的千年古树比比皆是,一个失败的起义军领袖拴过战马的古槐,难道还有什么值得纪念的意义吗?是的,古槐的文物价值和历史意义恰恰就在于此。李自成的失败,在中国所有失败的农民起义领袖中,不仅值得铭记而且极具教育意义。这段历史,曾经一次次进入过中国共产党的高层会议,曾经成为共产党引以为戒的历史教训,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一面镜子和警钟。

李自成何以由人生的巅峰迅疾灭亡?史书已经多有考证,尽管说法各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李自成这个被百姓称为“打开大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的农民起义军领袖,在称“皇”后迅速忘掉了“初心”。李自成由胜利而失败的教训已经写入历史。可三百多年间,有多少人已经把这惨痛的历史教训淡忘,有人甚至重蹈覆辙。但有一个人和政党对李自成的这段历史始终铭记在心,这个人就是一代伟人毛泽东,这个政党就是毛泽东参与创建和领导的中国共产党。

从延安时代开始,毛泽东就把李自成由胜而骄而败的历史当作警钟,不断提醒着全党和全军。他甚至一次又一次向他的队伍发出振聋发聩的呐喊:我们不当李自成。

这是2018年夏天。我站在这棵古槐下,距李自成拴马的年月已经过去三百多年了。我仰望那苍劲有力的树干枝杈,凝思良久,历史的影像在不断闪回。此时,一个如洪钟般的声音,清晰地在我耳边回响:“我们不当李自成,我们不当李自成。”这个声音从遥远的延安,从那个著名的黄土高坡的窑洞里传来,时间是1944年3月,正是李自成进京三百年的甲申祭日。在陕北延安的窑洞里,毛泽东在细心阅读描述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的《永昌演义》。他特别关注这位农民起义的领袖,更关注的是李自成由胜利转为失败的历史教训。就在这一天,《新华日报》发表了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的文章,记述了李自成因腐败和骄傲最终导致失败的过程。毛泽东读后心潮起伏,夜不能寐。他随即指示《解放日报》立即转载,并且印成单行本发往全国各个解放区。几天后,毛泽东又在中央作关于《学习和时局》的报告,他说:“近日我们印了郭沫若论李自成的文章,就是要叫同志们引以为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同年11月21日,毛泽东复信郭沫若,称“你的甲申三百年祭,我们是当作整风文件看待的。小胜即骄傲,大胜更骄傲,一次又一次吃亏,如何避免此种毛病,实在值得注意。”

这是毛泽东在全党范围第一次谈李自成的教训。此时,中国革命的胜利,按照毛泽东的话说,它不过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革命胜利还有遥远的路要走,但是,胜利虽远,他对胜利的担忧却萦绕在胸。此时毛泽东敏锐地觉察到李自成的历史教训,已经严肃地摆在了全党全军面前。如果不能从李自成的失败中吸取教训,那么我们就会重犯李自成的错误。

1949年3月,毛泽东再次说到李自成。这一天,他率领中共中央领导机关从西柏坡向北平进发。此时,抗战已经胜利,全国解放在即,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临行前,毛泽东沉思良久,严肃而深沉地对周恩来和身边的干部说:“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平,他们进了北平就变了。我们共产党人进北平,是要继续革命,建设社会主义,直到实现共产主义。”“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恩来回答:“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无比坚定地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这段对话迅速传遍了太行山,传遍东北战场,传遍全国,传遍全党全军。历史上,这段对话成为著名的“赶考对”。

仅仅一年后,毛泽东再次讲到李自成。那是1950年2月,毛泽东访问苏联归来,在东北做短暂停留。在哈尔滨吃饭时,毛泽东发现饭菜十分丰盛,大为不悦,当即提出批评。等到了沈阳,发现沈阳的饭菜比在哈尔滨时还丰盛,毛泽东更为不悦。可两次都因有国际友人胡志明在场,毛泽东没有罢宴。不过沈阳的晚餐他只是草草吃了几口,便再也无法抑制心中的愤懑。他立即召开高级干部会议严肃指出:“我们是人民的公仆,是为人民服务的,如果你们一层一层仿效下去,这么吃起来,在人民群众中将会有什么影响?”他说:“我是不学李自成的,你们要学刘宗敏,我劝你们不要学。二中全会刚开完,就忘了。我们还要继续贯彻二中全会的精神。”这是毛泽东几乎带有生气和愤怒的口吻再次讲到李自成。

往事并非如烟。当年“李闯王”仅仅40天由胜转败的历史,让毛泽东一次次告诫全党不做李自成、不做刘宗敏的铿锵之音,言犹在耳。2013年,习主席作为执政党领袖,在纪念毛泽东120周年诞辰座谈会上特别强调,全党要牢记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我们决不当李自成”的深刻警示,牢记“两个务必”,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着力解决好“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性课题,增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自觉,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这是新一代党的领导核心对革命历史的传承。

就在这棵古槐下,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看见过不少共产党的开国将领,他们在此为国家为军队执掌重任。他们牢记毛泽东的嘱托,牢记不做李自成,全心全意为人民,做人民公仆的谆谆告诫。他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比如开国大将王树声和一大批从战争年代走来的前辈,都留下过感人的故事。他们曾在这座大院为党工作,也都曾在这棵古槐下漫步。在炮火硝烟的战争年代,他们是冲锋陷阵的英雄;在和平年代,他们同样是经得起考验、能打胜仗的战士。当然,这其中也有成为人民军队耻辱的人。

古槐映照得这片土地就像一个舞台,每一个与古槐相关的人都会给这座大院留下诸多故事。而这舞台又同样像一个“赶考”的考场,每一个来这里工作的人都是一次“赶考”,能不能考试合格全在自己。在这个舞台边,最忠实的观众便是这棵古槐。看尽数百年人世沧桑,看尽世态万象。面对这样一个老资格的“观众”,我们都将接受它挑剔的检阅。

读一读古槐吧,朋友。古槐如长鸣的警钟,时时提醒我们做人的规矩,时时提醒我们不忘历史。不忘历史,才能拥有未来。古槐如同一面镜子,照见的是世道人心,每一个人都该铭记“以史为镜”的古训。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