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是真刀真枪的搏杀,没有真功夫、硬本领,胜利就是一句空话。要跨越训练舒适区,提升训练层次,让每一块铁都锻造成战场利刃,别无他法,唯有多练、苦练、精练、巧练。
正因为如此,习主席在签署的2019年开训动员令中指出:“坚持刻苦训练、科学训练,弘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不畏强敌对手,不畏艰难险阻,锤炼血性胆气,苦练杀敌本领,练出精兵劲旅。”
“舒服的日子只有昨天”,这是很多部队训练的座右铭。如同跑步一样,如果一直停留在舒适区,自然会感到很惬意,也不会有什么风险,但不勇于突破自我,不经受一番煎熬,就难以提高速度,奔向更为广阔的天空。在训练领域,舒适区培养不出血性虎气,也锻炼不出强大战斗力。只有跳出舒适区、适应区,才能提升练兵的层次和境界。
言武备者,练为最要。一支骁勇的军队,必定由善战的将士组成,必然靠艰苦的训练造就。刘伯承元帅有句名言:“须知没有平时很好的练兵,战时就不能很好的用兵。”军队的胜利,由习武精武换取;军人的功勋,在摸爬滚打中铸就。近年来,各部队非常重视实战化军事训练,不在训练的舒适区停留,增加了训练的强度和难度,体能强化日、魔鬼训练周、野战生存月、风沙驻训季等司空见惯,催生了一大批强军先锋、备战标兵。空军警巡东海、战巡南海,前出西太、绕岛巡航,就是打破舒适区练兵的生动实践。
然而,也有少数单位和官兵存在精神懈怠、安于现状,不愿勤练苦练的现象。有的把安全底线放得过低,不愿涉足险难课目;有的怕苦怕累,只求过得去,不求练得精;有的训练课目设置过于简单,好像“过家家”,很难把自己逼到绝境、练到极致;还有的总是练习过去习惯的课目,在训练创新上还不够,跟不上明天战场……诸如此类,都是不愿跳出训练舒适区的表现,与“刻苦训练、科学训练”的要求相距甚远。
练为战,练兵是为了打仗。反过来,战场环境的艰苦性、残酷性,要求训练必须远离舒适,敢于挺进陌生地域,经受艰苦环境的考验。蔡锷将军曾指出:“战争之事,或跋涉冰天雪窟之间,或驰驱酷暑恶瘴之乡,或趁雨雪露营,或昼夜趱程行军;寒不得衣,饥不得食,渴不得水……其精神、其体力,非于平时养之有素,练之有恒,岂能堪此?”要想成为战场上的利刃,就要在风雪中、血火中接受锻打磨砺,用“陌生系数”增添打赢底数。如果练兵的功夫下得不深,经受的复杂考验不多,别说临阵杀敌,恐怕连战场环境都适应不了。
要想打赢战争,没有绝招不行。而绝招决不会轻易得来,它往往是极限训练的馈赠,是练到极致的成果。“三栖精兵”何祥美,在承受巨大身心压力下持续下潜,创造了全队潜水极限纪录;“飞鲨”第一人戴明盟,在完成超负荷、大密度、高难度科研试飞400多架次,绕舰飞行数千架次之后,终于探索出航母飞行的一条新路……他们正是敢于打破禁锢,勇于突破禁区、突破自我,才刷新了训练纪录,提升了训练空间。练兵,没有止境。要想战胜对手,只能比对手训得更苦、练得更强。练不出过硬的战术技术、制胜招法,就不可能铸就虎狼之师、威武之师、胜利之师。
现代战争,是血与火的对抗,更是科学与科技的较量。跨越舒适区,不仅是体能技能上的,更是智力智能上的。北部战区某特种作战旅不仅以“魔鬼训练”闻名,而且以“科学练兵”出名;不仅传统武器练得精,而且现代高科技兵器也用得溜。面对即将到来的智能化战争,更加需要我们用脑练兵、科学练兵。倘若不掌握现代作战思想,不了解前沿知识,不熟悉信息化装备,做不了明天战争的明白人,就不可能有效指导训练,甚至会使训练失去方向。
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2019年业已开训,让我们闻鸡起舞,挥洒汗水,投身火热训练场,多练苦练巧练,治心治气治力,强能强技强智,锻造出一把把制胜未来战场的利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