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围绕建设强大的现代化后勤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决策部署,推进我军后勤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如何深入理解把握习主席重要论述的精髓要义?如何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加快推进新时代后勤现代化建设?近日,记者来到“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努力建设强大的现代化后勤”主题研讨会现场,就相关问题对部分参会代表进行了专访。
习近平强军思想是建设强大现代化后勤的魂和纲
问:习主席立足国家由大向强的时与势,对后勤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宏大谋划,请问对习主席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我们应该如何加深理解,并用于统领后勤实践?
谭亚东(军事科学院军事法制研究院):习主席以马克思主义的战略智慧、理论勇气和实践品质,深刻洞察国际战略格局演变、准确把握强国强军时代要求,亲自筹划领导我军后勤重大工作,围绕建设强大的现代化后勤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和重大决策部署,系统回答新时代后勤建设和运用的全局性根本性方向性问题。其核心要义是以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为引领、建设强大的现代化后勤,主要内容包括着力建设坚决听党指挥的后勤、一切为了打仗的后勤、现代联勤保障的后勤、联合精干高效的后勤、全面科学管理的后勤、法治化标准化的后勤、军民深度融合的后勤等方面。这一科学思想体系,把我党对军队后勤的理论认识和实践创新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是建设强大的现代化后勤的根本思想遵循和行动指南。
张伟(军委后勤保障部综合计划局):我们在学习贯彻习主席的决策指示中,越来越深切地感到加快后勤理论创新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这次国防和军队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在“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总原则下,着眼联合作战联合训练联合保障,对我军后勤保障体系进行了历史性变革和革命性重塑。从领导机关和部队实际看,前期主要精力多是用在机构组建、力量转隶、部队整编、保障关系调整等工作上,亟待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及时对新的后勤保障体制和力量结构改革进行系统总结,实现我军后勤理论创新的与时俱进。实践中,必须以习近平强军思想为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深入思考和回答新时代我军后勤建设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加快推进我军后勤建设理论、保障理论、管理理论的系统研究和创新发展,为建设强大的现代化后勤提供有力理论支撑。
立起战斗力标准,提升后勤保障打赢能力
问:强大的现代化后勤是一切为了打仗的后勤,请问新时代后勤建设应如何落实备战打仗要求,如何围绕保障打赢聚焦用力?
王秀刚(西部战区联合参谋部):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对军队后勤系统来讲,就是要把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牢固立起来,围绕担负的使命任务超前谋篇布局。首先,健全联保机制。加速健全联合作战后勤指挥体系,进一步厘清领导和指挥、平时和战时、通用和专用的职能界面,完善指挥协调、规划计划、供应保障、监督检查等工作机制,最大限度释放联合保障效能。其次,优化保障布势。紧盯远程投送、物资补给等重难点问题,着力构建应急性好、综合性强的保障力量体系,通达性好、联合性强的立体投送体系,实用性好、防护性强的仓储物流体系,确保与实战需要相适应。再次,大抓联战联训。坚持前后一体联合训、紧盯短板弱项训、结合重大任务训,全面锤炼后勤综合保障能力。最后,强化军民融合。深化拓展联储联供、物资采购、医疗救治、战场建设、人才培养等传统领域融合,加快推动网络信息技术、高端运载装备、人工智能设备和新材料等新兴领域融合,努力实现应融则融、能融尽融。
翟保然(海军后勤部):落实习主席指示要求,按照打仗要求建后勤、用后勤,必须坚持以战领建、抓建为战,加快海军后勤转型建设,不断提高海上联合作战后勤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综合化基地化军事设施保障能力;加快突破海空战略投送平台“瓶颈”,发展多样化投送手段,有效增强多维立体快速投送能力;以大型化、综合化、远海型补给平台为抓手,提升大范围、长时间、全要素、高效能的远海机动伴随支援保障能力;以打造远海救治平台和紧密衔接的后送阶梯为重点,把“白金十分钟、黄金一小时”原则实化为强大的广域远海医疗救护能力;完善互为支撑的物资储备布局、数量充足的物资储备规模和快速高效的物资供应链路,形成各方向平衡互补、前沿海上可靠供应、战时快速支援的强大物资保障能力。
姚焕忠(空军后勤部):随着我国家利益和安全边界的不断拓展,空军使命任务边界、战略活动空间也在不断扩大,要求后勤能力范围同步拓展延伸,支撑空军力量“走得远”“走得稳”。下一步,为适应全域快速机动作战需要,空军将加快基地化建设步伐,推进多功能融合、多部队驻屯、多机种保障、成体系配置,构建形成全域成网、节点支撑、一体联动的战场保障格局。围绕构建强大高效的综合投送体系,加快建设以军队为骨干、以国家为依托的战略投送力量,使物资储供、地面运输与航空投送无缝衔接,提高部队快速反应能力。走开军民融合、军种联合的保障路子,坚持前方后方一体联动、陆海空运一体实施、多元手段一体运作,为空军力量“走出去”提供坚实、有力、持续的后勤保障。
杨国安(联勤保障部队战勤部):作为这次改革新成立的力量,联勤保障部队使命艰巨责任重大,必须以时不我待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抓准备、抓建设、谋发展。坚持以强军目标为引领,大力培塑提升听令景从的政治能力、站位全局的思维能力、联合作战的指挥能力、循纲按纲的抓训能力、信息装备的驾驭能力,加快推动联勤保障部队建设创新发展。运用体系思维统筹部队建设,按照要素合成、模式联合,立体机动、军民融合的要求,构建储供运一体、救修防一体、全局平衡的联勤保障设施体系,充实新质要素,完善力量结构,重塑基地保障与机动保障相结合的联勤力量体系。加强实战化训练提升联保能力,科学制订训练方案计划,围绕“后方供、中间运、前方保”三个环节、实时联动,加强以使命课题牵引的体系集成训练,严格考评督导,推动部队实战实训。坚持创新驱动、转变发展模式,统筹利用军地资源,积极推进“互联网+联勤”“大数据联勤”“智能联勤”发展,把保障能力提升转到依靠信息主导上来,走实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之路。
陶方元(南部战区陆军保障部):加快提升备战打仗后勤保障能力,需要狠抓各项建设落实,应注重建立多维验证评估机制,以评促建、以评促保。当前尤应抓好:以战斗力贡献率为核心指向的效能评估机制。重大军事行动,重在评估后勤保障的支撑程度,同步检验实战保障能力;重大演训任务,重在评估后勤保障的贡献程度,同步检验后勤指挥、保障行动、模块编组、联合保障协同等能力;常态战备拉动,重在评估后勤保障的影响程度,同步检验部队紧急出动、物资储备、运输投送等能力。以任务完成率为主要抓手的全程管控机制。节点管控查进度,动态管控抓调整,预算管控盯执行,成果管控重绩效,确保任务完成速度、过程、质效合格达标。以官兵满意度为基本标准的情况反馈机制。加强一线督导,坚持问题导向,搞好综合施策,确保遂行军事行动任务中经费、被装给养、野营保障、医疗救治等及时到位,保障关系顺畅高效。
加快体系重塑,推进后勤改革创新
问:重塑后勤体系,大力破解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走好走实后勤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路子,还面临一系列现实挑战。请问部队后勤建设采取了哪些具体举措来应对这些挑战?
李红军(陆军后勤部):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应对复杂安全威胁、赢得国家战略优势的重大举措。近年来陆军后勤大力探索实践,主动谋求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与地方多家单位签订军民融合协议,在相关领域取得初步成果。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拓展视野,利用陆军后勤军民融合优势,打造后勤科技、军需能源、军事物流、医疗卫生、运输投送、军事设施等领域的军民融合示范工程,构建陆军后勤军民融合一体化保障大体系,逐步实现保障资源一体融合、力量一体运用。同时,围绕提升军民融合质量效益,进一步强化军民融合的统一领导和制度机制保障。建立依法决策机制,推进陆军后勤相关领域实施方案、试点示范、重大项目等从源头上贯彻军民融合发展理念和要求;建立军地协调机制,搞好任务项目对接,加强重大事项会商;建立需求对接机制,明确需求报送归口部门和审核权限,规范对接内容程序方法;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制定资源共享办法,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引导推进军地各类保障资源有序流动、充分共享。
田庆龙(火箭军后勤部):火箭军保障对象多元、保障领域宽泛、保障内容繁多、保障方式多样,对后勤精确测算保障需求、精确实施保障决策、精确调控保障行动的要求越来越高。新的时代条件下,应准确把握信息化智能化发展大势,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建立信息实时获取、快速传输、高效处理、智能决策的后勤指挥体系;运用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强化物网融合、生产与储备结合,重构储供链路,建立需求、采购、仓储、配送全域覆盖、全程一体的物流体系;推动集装化、模块化、便携化和无人化、隐身化技术应用,升级改造新型远程投送补给、野营快速部署、作战物资储运、野战维护抢修等信息化后勤装备器材体系;加快后勤力量实战化、体系化建设,提升特种装备投送、防护救治等新质保障能力,用随时响应、全程能保、精准高效的后勤体系,为有效遂行使命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张辉(武警部队后勤部):这次全面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将武警部队后勤保障纳入军队联勤保障体系,是武警部队后勤领域最具有根本性的调整改革。从新体制运行看,保障协同更加顺畅,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力量运用更加聚焦,联勤优势更加凸显。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强化“联”的意志,夯实“联”的根基,全面对表军队标准体系,加快推进武警后勤法规制度废立改,切实以标准制度的全面统一确保军委集中统管落地见效。进一步理顺“联”的关系,健全完善区域联勤保障需求提报、计划下达、组织实施等运行机制,加快推进海警等新转隶整编单位纳入进程,做到联勤全覆盖。进一步贯通“联”的链路,区分日常供应和遂行任务两条主线,明晰指挥链、优化保障链、完善管理链,确保平时保障顺畅运行、行动保障及时高效。进一步发挥“联”的效能,以纳入联勤保障体系为牵引,努力构建以建制保障为主干、联勤保障为依托、社会化保障为补充的保障新机制,为武警部队遂行使命任务提供坚强有力保障支撑。
侯志平(联勤保障部队无锡联勤保障中心):机动保障力量作为联勤保障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战争中发挥着“保障当前、衔接后续”的重要作用,其建设运用特点规律应重点研究。首先,应创新建设模式。对规模较大、具备独立管理保障能力的力量进行实体建设,对规模中等、专业性强的力量进行半实体建设,对规模较小、自建能力较弱的力量进行预编建设,功能定位上应兼顾多军种、多方向、全域保障需要。其次,应创新编配模式。推动功能结构模块化,基于任务进行“积木”式搭配组合;规模编配精干化,强化快速机动、跟进保障能力;力量编组战斗化,改进保障手段,实现战保一体;效能设计全域化,充实保障要素,更好地适应远域行动和新装备新力量保障需要。再次,应创新运行模式。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将预编领导机构和各类组织定编定位、运行磨合,实现常态抓建;健全训练演练机制,从实战出发明确能力标准,优化训练内容,组织对接联训;健全管理保障机制,建立人员点名、装备点验、设施点检等制度,落实经费、场地和设施器材等保障措施,做到规范建、常态用、长期管;健全考评奖惩机制,从单兵、单装训练到综合演练进行常态考评,以考促训、以评促建。
近年来局部战争实践表明,打现代战争,后勤必须先到位、后收场、全程用,快速响应、全维参战、精准保障。可以说,大仗小仗都要打保障。后勤越来越成为影响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赢得战略竞争主动的重要力量。
没有强大的现代化后勤,就不会有强大的现代化军队。履行新时代军队使命任务,客观要求军队后勤在国家军事战略全局中发挥更大作用。建设强大的现代化后勤,迫切需要着眼有效应对国家安全威胁、有力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体系设计发展战略规划,统筹安排力量布局布势,推动后勤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着力提升后勤管理科学化、法治化、精细化水平,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