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冬时节,雄伟绵山格外险峻。夕阳西下,青灰光滑的大石板路穿过山麓一座古朴雄浑的城楼,城门砖券斑驳陆离。关城前一块大岩石上,“娘子关”三个红色大字,分外醒目。
“娘子关”之名,曾被金代元好问写入《游承天悬泉》一诗中:“只知晋阳城西天下稀,娘子关头更奇崛。”据传唐初时,李渊的女儿平阳公主李秀宁曾在此驻守。平阳公主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娘子军”,驻守的关隘亦被称为“娘子关”。
名字虽柔,但此关的确是一座英雄关。俯瞰“娘子关瀑布”,悬流百尺,如喷珠散玉般直泻谷底,让人惊叹。南门危楼高耸,城门上“宿将楼”巍然屹立,门洞上额书“京畿藩屏”。这座娘子军曾经驻守的雄关,处处充满着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气概。
燕赵古道寒风萧瑟,英雄传奇始终在此上演。作为扼守山西的东大门,娘子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攻防交锋,战火激烈。城楼上残存的楹联被时光洗刷得有些模糊,无声地诉说着此地在战乱年代的战略意义。唐长庆元年(公元821年),成德节度使王庭凑叛唐,宰相裴度亲自督师出娘子关讨伐;五代末年,契丹兵灭后晋,又占领娘子关,袭击承天军市邑,后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将娘子关收复……冷兵器时代,一幕幕关于英雄和英雄主义的战斗画卷在此间上演。
娘子关更是不屈的关。这千年关塞,“战衣”未卸。抗日战争时期,“百团大战”打响。八路军及地方武装共105个团全线出击,重点破袭正太路。而娘子关作为正太路的重要交通枢纽,成为我军重要的破袭目标。
看着关城上的悬崖峭壁,让人不由得去想象,当年没有山地靴、登山镐的八路军将士,是如何克服天险,最终让胜利的红旗飘扬在娘子关上空的。那必定是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的悲壮场景:云梯被打断,就搭起人梯,一双双长满老茧的手从险峻陡峭的山坡攀援而上。有的战士被打倒,顺着山坡滚到崖底,但一个倒下去,另一个又冲了上去,火光映照着将士们前赴后继的身影……
冬寒料峭,草木未生。站在关城垛口上,仔细打量城堡,“胸腹”间仍有不少疤痕,是箭伤?是弹痕?已很难辨识,却都是对战事的记忆。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而奋争的先烈,牺牲于此,垛口、长城都曾染上将士们的鲜血。娘子关所象征的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敢牺牲的精神值得世人铭记。
硝烟远去,如今的娘子关分外柔美。“楼头古城楼边寨,城外青山城下河”,一边是清流滚滚的桃河,一边是连绵雄伟的绵山。古寨街道清爽整洁。南城门高地上有一株老树,树冠茂盛展开,遮荫街道,和城楼、街院、青山相映成趣,形成一幅优美的人文自然景画。踏着城边台阶上去,关帝庙、玄武阁、戏台等建筑依山而建,精巧玲珑。当地有风俗,村民在晚上会将灯放于河中。河灯随水漂流,灯光水色辉映,构成一道美妙的水乡夜景。
巍巍太行,万里长城中娘子关雄奇俊美,静静矗立。如今英雄浴血奋战的河山已经迎来和平与宁静。关城东南有长城蜿蜒,巍峨挺拔,城西有桃河环绕,终年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