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文职方阵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火箭军工程大学基础部实行“一对一”帮带制度

一批文职人员成为教研生力军


■苏新宇 许 凡 本报特约记者 钟福明

“教授看得特别仔细,哪怕一个标点符号用得不对,他都会用红笔圈出来……”近段时间,火箭军工程大学基础部数学教研室文职人员郑丽娜很忙碌。为了过好“教学关”,她按照帮带自己的导师、数学教研室教授李应岐给出的意见建议,抓紧对刚刚备好的10堂课课件和教案进行修改完善。

如何让文职人员尽快适应岗位、进入角色?该校基础部打破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为新入职的文职人员配备帮带导师,让文职人员和研究生学员一样,具有专属的“成长引路人”。

两年前,郑丽娜从浙江大学毕业后应聘到该校,面对新的工作环境和教学对象,她曾一度对自己能否发挥所长、实现梦想感到困惑。为此,基础部专门安排李应岐作为她的导师进行具体帮带。

为何要给文职人员配备“一对一”帮带导师?该校基础部政治协理员王林说,对个人成长进步的帮助是最大的关爱。以基础部为例,近两年从社会招聘了30多名文职人员,可他们大多并不是师范类院校毕业,缺乏教学经历和经验,初入军营,对工作、生活环境不太熟悉,对军校教学方式、教学对象了解不多。为帮助他们缩短适应期,尽快成长进步,基础部积极开展传帮带活动,指定专家教授“一对一”帮带文职人员,为他们提供教学指导、传授教学经验、解决生活困难。

2016年,文职人员李野楠从吉林大学毕业后,应聘来到基础部外语教研室,为了让她尽快进入角色,教研室主任窦文辉主动与她结成帮带对子。在窦文辉的细心帮带下,李野楠顺利通过“教学关”,充满自信地登上三尺讲台。

“随堂听课、竞赛指导、集体备课……”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所属各教研室开展帮带的形式多种多样。新教员上课或上新课时,教研室都会组织集体备课、集智攻关;教学比赛中,无论谁参加什么比赛,教研室其他人员都会针对同一个课题,拿出自己的设计,然后大家一起讨论研究,取长补短,优化设计。去年8月初,数学教研室文职人员王静参加第四届全国高校大学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决赛,夺得一等奖。这是继该教研室文职人员屈娜、张辉夺得一等奖后,又一次蝉联冠军。至此,该校成为全国唯一一所连续3年获得该项比赛一等奖的高校。

“大到教姿教态,小到粉笔色彩的运用、板书的设计使用、投影片公式的写法等都有标注。”翻阅被李应岐批注过的10份教案,字字句句体现了李应岐对郑丽娜的真情关爱。

“一对一”帮带让一批批文职人员迈上成长快车道。基础部电子信息教研室文职人员杨晶晶在帮带导师刘延飞的精心指导下,积极参加各类赛事,多次摘金夺银,去年又获得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青年教师电子技术基础、电子线路课程授课竞赛数字逻辑组一等奖。

从“一对一”帮带中获益的不仅仅是文职人员。刘延飞坦言,通过帮带文职人员杨晶晶,被她表现出的爱岗敬业、追求卓越等精神触动,更坚定了继续帮带新人的决心。李应岐曾指导帮带过多名优秀文职人员,而在帮带过程中,他注重取长补短、融会贯通,使自身教学能力不断提升。前不久,他被学校评为教学名师。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