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察警戒、火力突击、编队护航……
中原腹地,第83集团军某空中突击旅正在开展空地协同训练。武直-10编队腾跃自如,摧毁“敌”坚固工事、为地面突击力量开辟进攻通道、为搭载突击步兵的运输直升机进行护航警戒……一系列战术行动轮番上演。
这次演练,坐镇指挥的是该旅旅长武自强,从原陆航团团长到空中突击旅任旅长,他见证了武直-10的训练升级、战斗转型。作为陆军由平面作战向立体攻防转变的标志性力量,他们改写了陆军航空兵配合地面部队作战的历史,为建设新型陆军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在一次次空地协同演练、演训中焕发出陆军的强劲活力。
千锤百炼方能换羽高飞,其中的艰辛外人很难知晓。2013年年初列装,2015年参加胜利日大阅兵接受祖国检阅,时为受阅梯队长机的武自强清楚地知道肩头的担子有多重。
武直-10飞行模式新、操作难度大,在复杂气象条件下进行大机群编队飞行,要做到米秒不差、精准配合,非得下一番苦功夫。
为保持好梯队的队形,后机动作要和前机动作完全一致,长机若有1米的偏移,备份机就需要调整6米。“类似于步枪瞄准,瞄的时候差1毫米,靶子上就差10厘米。”刚开始操作动作频繁、幅度大,很难与前机保持一致,飞行员常常是机上练完操作,地面再练协同。从模拟到实训,一练几小时,一连好几天,每次下来都腰疼颈麻、头晕眼花,飞行服后背的盐渍一层叠着一层,整个人也瘦了一圈。
接受检阅无上光荣,克服困难在所不惜。座舱温度高达56℃,戴着6斤多重的头盔,武直-10飞行员经常一飞就是一整天。有一次,武直-10梯队正在进行大机群编队训练。突然,一股强气流形成的独立云层侵入梯队,前面的直升机瞬间消失。“梯队进入云层,各机按照入云预案调整航向间隔。”长机果断下达编队调整指令。出云后,看到梯队仍然保持着基本队形,梯队飞行员才长舒了一口气。
2015年9月3日,11时35分7秒,9架武直-10米秒不差飞过天安门,光荣地接受检阅。作为长机的武自强在飞过天安门的那一刻,庄严地敬了一个军礼。
如今,这个旅作为转型重塑中的一支新质作战力量,在空地协同、垂直打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正一步步实现由“精飞”向“善打”、“支援保障”向“主战主用”的转变。从太行山腹地到漠北深处,再到塞北边疆,“来如风、去如电”的武直-10梯队在一次次演练中显威沙场,正成长为搏击空天的尖刀利刃。
图为武直-10编队参加9·3阅兵过程中飞过北京上空。曹耀辉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