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传奇


■卢 晨

医院组织重走长征路,来到赤水土城镇。当我正被毛主席指挥四渡赤水的神机妙算深深震撼时,突然看到了红军医院纪念馆,作为解放军总医院的一员,我自然而然地被吸引过去。

在红军医院纪念馆里,气势恢弘的仿真场景、油画、实物陈列等,再现了红军医院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卫勤工作者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求生存、求发展的坚强意志,以及救死扶伤、服务军民的人道主义精神直击人心,卫勤工作在战争中发挥的作用也让在场的医护人员深感责任在肩。

馆名是一位老红军写的,依稀记得这位首长曾在南楼治疗过。怀着好奇心,我查找了老首长的资料,并再一次受到震动。

1934年9月30日,红九军团从长汀钟屋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出发时,老首长不到20岁。经过了多次反“围剿”的他,要跟随红军走出一片新天地。老首长从红九军团八团医生调任兵站医院主治医生,开始了漫漫征程。

红九军团在长征中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收容主力部队掉队的伤病员。老首长救护过的伤员不计其数,但他心中始终怀有遗憾:有不少同志本可以得救的,但因为没有手术和输血输液的机会,失去了生命。

1951年8月初,组织上安排老首长赴苏联留学,已近中年的他克服了重重困难,用5年时间取得了博士学位。1956年的春天,回国后的老首长被派往第四军医大学任校长,在那里,他创建了军队医院第一个神经外科,并首创经小脑幕上入路切除听神经瘤手术,培养了大批神经外科骨干。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忠诚曾这样评价老首长:“他是我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开拓者”。

历经风雨的老首长非常关心军队的卫勤事业,在100岁患肺炎入院前还很关心医学的发展。老首长体质衰弱,长期卧床不起,由于家人没有皮肤护理经验,出现了皮肤破溃坏死。入院时,看着已达三度的溃疡、散发着臭味的创口,南楼的医护人员又心疼又担心。如此大的褥疮,老首长该是多么痛苦,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引发感染,救治就更难了。老首长一辈子献身卫勤事业,在困难中创造奇迹,在不可能中拯救生命,新一代的卫勤人需要传承下来的不就是这种精神和勇气吗?

刻不容缓,马上进行科学评估!

外科专家到了,皮肤科专家到了,军事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的专家也到了。经过评估,达成共识:首长高龄,多年糖尿病,严重营养不良,影响创面愈合的各种危险因素同时并存,使患者病情救治难度很大……前所未有的挑战摆在大家面前。

挑战就是动力,每一个奇迹的出现都源于迎难而上的勇气和锲而不舍的坚持。和老首长走长征路一样,治疗压疮的战斗也开始了漫漫征途。

1200多个日夜,老首长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险情。最让医护人员难忘的是在治疗进行到100多天的时候,伤口突然合并感染。为了彻底清创,要用手术机械清除坏死肌肉,再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深达股骨头关节的巨大腔洞,这个过程,身体的痛苦可想而知。医护人员心疼得落泪了,而经历过长征的老首长仍是那么坚强,鼓励护士们大胆治疗,还说:比起长征的苦,这不算什么。

褥疮的治疗和其他急症治疗不一样,需要更为精细的观察和护理,考验的不仅仅是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更是医护人员耐心而又细致的职业精神。为了抗感染,医护人员像照顾新生儿一样对待老首长,每天都要查看伤口,轻轻按摩伤口周边组织,连除夕、初一也不例外。日子一天天过着,治疗一丝不苟地进行着,伤口一天天恢复着、愈合着、反复着。治疗的过程迂回曲折,险象丛生,但医护人员和老首长却从不言放弃,始终乐观地向前走。

百岁糖尿病老人的严重压疮后来完整愈合,这是精准对症治疗的一个成功范例,是一个新传奇的产生,更是南楼人日复一日履职尽责的生动展示。作为红军的传人,在这个变化的时代,这份坚守、执着、从容,这份植根于老卫勤人血液中的责任与担当,正在创造着新的传奇。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