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00米跑道面前,排长朱建波对着全排30名新兵说:“3000米不远,围着跑道跑7圈半,你们感觉能跑下来的就打报告出列。”
和一半以上从未跑过3000米的新兵一样,李梦炀怀着好奇从队列中走出来。
一声令下,他们犹如脱缰之马快速奔出。出人意料的是,跑了不到3圈,不少新兵就因为岔气、肚子疼、扭伤等各种原因退了下来。李梦炀冲了没多久,也因体力不支败下阵来,测试不得不终止。
对大学生新兵李梦炀来说,新兵生活开始了——紧跟而来的,有苦痛、彷徨,更有渴望改变自己的信心与希望……
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才是成长
望着车窗外不断涌入眼帘又很快消失的风景,挂在胸前的“参军光荣”红花似乎也随着心跳轻轻颤动,李梦炀对即将到来的军旅生活满怀期待,头脑里闪现着电视里英雄的军人形象,仿佛自己早已是其中光荣的一员。
车辆驶入武警重庆总队某训练基地大门,李梦炀感受到一种熟悉的热烈,就像一年前走进大学校门时的迎新场景。不同的是,这是他人生中将要上的“第二所大学”。
正张望四周的环境,两个绿色身影热情地迎了过来。高个子是排长朱建波,稍低一些的是李梦炀的新兵班长鲁顺高。鲁顺高赶忙帮李梦炀提起行李,和朱建波簇拥着他向新兵四大队11中队营房走去。
李梦炀的军旅第一课从叠被子开始。看到一床松松软软的被子,经过班长鲁顺高的“捣鼓”,很快变成外观有型的“豆腐块”,李梦炀甚是羡慕。
看上去很美,叠被子叠上几次就变得枯燥无味。李梦炀渐渐地对此失去了耐心,每天只是应付了事,没过几天内务就滑到了全班最后一名。
每天的训练也很难熬。李梦炀身体协调性和柔韧性较差,队列动作慢半拍、单杠“拉不起”、双杠“下不去”、3000米跑常常“吊尾巴”……从小没有吃过多少苦的他,“觉得干啥都像翻座山”。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理想与现实的强烈反差让李梦炀变得有点消沉。班长鲁顺高说,不看别的,队伍里瞅一眼军姿就能看出他的精神状态。
像李梦炀这样的新兵不是个例。曾多次带过新兵的新兵连指导员秦尧感到,现在的新兵普遍民主意识较强,吃苦意识较弱,“骄娇”二气比较明显。
秦尧举了几个例子:每次吃完饭,有的新兵为了不碰到餐盘上的油污,用筷子夹着抹布洗碗,简单地冲一冲,根本不管油污是否洗掉;很多新兵不会洗衣服,换下来的衣服在洗漱盒一放就是好多天,班长只好手把手地教,每天督促他们勤换洗衣袜;训练时,总有新兵会以脚痛、身体不舒服等理由逃避,活动身体动作很慢,尽量拖一点时间……
一次队列训练,鲁顺高看到李梦炀摆臂存在痼癖动作,当场给予纠正。几次练习后,李梦炀的动作仍没有改观,鲁顺高就重点训练他。
没想到训练结束后,李梦炀找到中队长湛诗华,声称自己训练认真,班长却故意刁难,让他在战友面前难堪。湛诗华找来鲁顺高,了解来龙去脉后,又找来队列动作比较标准的新兵杨帆。
湛诗华让李梦炀现场做了一遍队列动作,并把整个过程录下来,然后请杨帆讲评并示范了一遍标准动作。看完回放的视频和战友的讲评示范,李梦炀沉默了。
在新兵团政委田贻杰看来,很多新战士缺乏艰苦环境的磨砺,到了部队,突然面对高强度的训练和严格的军事管理,心理准备不足,往往产生畏惧思想和逃避行为。
田贻杰认为,面临外界变化时,任何事物都有惯性。新兵成长也是一样,原有习惯形成了,要在短时间自行改变是不可能的,唯有以外界力量施加以“压力”,才能让其在经受磨砺、感受阵痛中实现蜕变成长。
“一个鸡蛋,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才是成长。”湛诗华谈心时说的一句话,让李梦炀一夜难眠。
这是自己的跑道,我不能总让人扶着
国庆假期的一天晚上,李梦炀给父母通完电话,走回班里。
刚一推门,“啪”的一声,灯突然熄灭,眼前一片漆黑。
伴随着全班战友唱起的生日歌,一个生日蛋糕推到了李梦炀面前,上面跳动的烛光,在黑暗中显得格外明亮。
没想到平时严厉的班长,还记挂着自己的生日,一股暖流涌上李梦炀心头,泪水流了下来。
吹灭蜡烛前,李梦炀对着烛光许下这样一个心愿:迎头赶上,不能再给班里拖后腿。
鲁顺高告诉李梦炀,军事训练其实没有那么可怕,只要下定决心,方法对路,没有练不好的。鲁顺高向他透露了一个小秘密:自己刚到新兵连时,军事素质也比较差,3000米跑是全连最后一名。
“这不也练出来了?同样是肩膀扛脑袋,别人能做到的事,为什么我们做不到?”听了班长的故事,李梦炀也想起自己的过往:当年备战高考,自己不也拼过来了吗。
从被动练到主动练,鲁顺高因势利导,给李梦炀制订了训练帮扶计划。同时,李梦炀每次的跑步成绩,鲁顺高都记录在训练记录本上,让李梦炀看到自己每天的进步。
刚开始,李梦炀跑步需要两人推着跑;再往后,只需一个人推着;到最后,能独立完成3000米跑,还能及格。
中队每月的3000米跑考核如期而至,李梦炀和战友们一起站在跑道上,弓着身子,注视着前方,似乎也多了几分底气。
可开跑后不到两分钟,李梦炀就感到体力不支,表情也愈加痛苦,似乎及格的希望也愈加渺茫。
原来,李梦炀的左腿突然抽筋了,跑道外的鲁顺高看他有些支持不住,正要指挥同班战友去推他,李梦炀却冲他连连摆摆手说:“班长不用,班长不用……”
咬紧牙关,奋力直追,李梦炀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力气,最终以12分08秒的成绩越过终点,名列全中队第10名。事后他对战友们说:这是自己的跑道,我不能总让人扶着……
从最初的19分32秒到12分08秒,训练记录本上的数字在鲁顺高心里也变得似乎滚烫起来。
“每个人都需要肯定和鼓励,新兵也不例外。”谈到李梦炀的变化,教导员王斌华深有感触,如果说在新训中,有带兵艺术,首要的一点就是如何调动起新兵的积极性和自尊心。
王斌华说,刚刚步入军营的新兵,对部队环境还比较陌生,对各项制度还不够清楚,对紧张的生活节奏还不够适应,“车速慢”在所难免。带兵人要善于发现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善于捕捉他们的每一点正能量,帮助他们更好地挂好挡、起好步、开足马力向前冲。
要拿一块属于自己的奖章
看到李梦炀和班里的新兵慢慢有了变化,鲁顺高打心眼里高兴。
但是,成长并非是一扇“一推就会开的门”。
中队组织军事训练和内务卫生评比,其他班级都是“红旗招展”,鲁顺高带的新兵四班却“垫了底”。更让鲁顺高生气的是,“流动红旗”评比栏放在中队门口,班里的新兵每天走过,却仿佛没人受到任何触动,似乎一切都无所谓。
“其他班都拿了红旗,你们有什么感想?”鲁顺高把大家带到“流动红旗”评比栏前,第一次发了火,班里的新兵齐刷刷地低下了头。
见目的已经达到,鲁顺高话锋一转,说道:“集体和荣誉,在军人的眼里比金子都珍贵,掂不出它们的分量,咱们四班就不能拧成一股绳。”
回到班里,鲁顺高从箱底找出自己的一枚优秀义务兵奖章,拿给每个人看。
看到金灿灿的奖章,每个新兵的眼里都投射出羡慕的目光,请求鲁顺高讲讲奖章的来历。
3年前,还是新兵的鲁顺高下连后分到船艇支队二中队,驻地因连日强降雨引发水库垮塌事故,鲁顺高主动请缨参与救援,和战友连夜鏖战,转移200余名驻地群众。当年10月,支队组织大比武,鲁顺高获得专业第五名……年底,作为支队为数不多的列兵,鲁顺高的胸前挂上了一枚奖章。
听完奖章背后的故事,新兵们投向班长的眼光也热了起来。
李梦炀举起奖章,对大家说:“这块奖章是班长的,以后,我们要拿一块属于自己的奖章。”
此话一出,所有新兵异口同声:“要拿一块属于自己的奖章。”
当晚点名后,鲁顺高下令“解散”,新兵们却没有立即散去。
透过窗户,鲁顺高看到班里的新兵围成了一个圈,你一言我一语在说些什么……从此,鲁顺高明显感到,整个班里的氛围不一样了,很多事不用自己再去提醒了。
一周以后,四班夺得了内务卫生流动红旗。
二周以后,四班保持了内务卫生流动红旗,并以2分的优势,夺下军事训练流动红旗……
“四班现象”很快在整个新兵团发酵。放眼训练场,病号少了,“轻伤不下火线”的多了。战术训练不再有人选择草多、石头少的地方卧倒了。生活中,学会了分享,学会了互助,学会了好吃的留一口给战友……
目睹点点滴滴的变化,鲁顺高说自己仿佛也和新兵一起得到了成长。
他抚摸着训练记录本,上面记录着班里10个新兵不断攀升的训练成绩。“这些记录,我都会给大家一直保存着。今后不管他们走到什么岗位,看到这个本也许都能让他们想起这段奋斗的时光。”
新兵训练还未结束,李梦炀已经对人生的“第二所大学”有了更深的感悟。这天晚上,李梦炀把自己的一段内心感悟认认真真写在笔记本上:破茧,为了成长。成长会伴有阵痛,生命之河却因此而壮阔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