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新兵训练的季节。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就意味着有了一段成长的故事。
历史的评语,从来不是在起点落下。审视“兵之初”,我们无法估准他们在未来军旅生涯中迸发的能量,也无法勾勒出他们数年之后的模样。我们怀着热切的目光,期待着他们成长,期待着他们收获。
没有谁是天生的优秀军人。每一分收获,都需要播种和耕耘,从地方青年到合格军人的转变和成长,向来不是立等可取、唾手可得,靠的是一锤复一锤的锻铸冶炼、一日复一日的浇灌滋养,更需要一种“平芜尽处是春山”的耐心和信心。
平芜尽处是春山。新战友不要因一时的挫折而气馁、因一时的坎坷而失望,守得住琐碎和寂寞,认准目标坚持下去,就能有所作为。
平芜尽处是春山。带兵人需要用包容的态度而非急躁的态度,用辩证的眼光而非挑剔的眼光,给每一名士兵留出足够的成长空间和成长时间。
我们关注基层官兵成长,聚焦新训季,选择的也是一种平视。让我们别急着分析规律、别忙着总结经验,走近火热的新训营地,先静下心来读一读那些关于成长的故事。
你到底想把我变成什么样子
新训都开始一个月了,“00后”新兵韦贤雷还会时常想,自己的脑袋是不是被门板夹过,才选择来到喀喇昆仑山当兵……
驻足四望,看不尽的荒凉,说不完的孤寂。在这里,包括韦贤雷在内的75名新兵,组成了被称为“新兵二连”的集体。
关于从军,有的说为了圆军旅梦,有的说为了谋更好的出路,还有的说纯粹想换种生活方式……但韦贤雷,就简单地想离家远远的,这样爸爸妈妈就再也不用唠叨自己了。
面对亲友送别时的哭泣,韦贤雷不仅没掉一滴眼泪,心中还曾一度暗自窃喜。
新兵二连开饭前经常合唱的歌曲是《练为战》,每次唱到“练练练,练为战,练成那个精兵才是好汉”,全连新兵都站得直挺挺的,声嘶力竭吼得满脸通红。但真正开练了,唱歌同样卖力的韦贤雷感觉到了深深的绝望。
他的新训班长张小涛可以举出很多例子,来证明韦贤雷的“不堪一击”——
队列训练,转体无力,等到行进的时候,还会来个习惯性顺拐。目睹此景,张小涛心里暗暗叫苦:“咋摊上这样一个兵……”
韦贤雷个头不高,身体偏瘦,看起来一副弱兮兮的样子。第一次跑3000米,全连就韦贤雷一个人半途而废,直愣愣地趴在地上不起来,怎么说都没用,气得张小涛恨不能踹他一脚。
更让张小涛上火的是紧急集合。一声哨响,别的新兵都在紧张利索地穿衣服整装具,韦贤雷倒好,在床上躺着纹丝不动,把他从床上拽下来,还说自己没听到哨音……
在连队其他人眼里,韦贤雷是出了名的“淡定”:无论别人怎么说,他自岿然不动。
其实,韦贤雷心里也很煎熬、很着急。他也想练好,可每次事到临头,总是拿不出决绝的勇气,总是不由自主地放弃自己。
在3000米的跑道上,他大口大口地喘气,感觉自己像极了破旧的风箱,根本找不到呼吸的节奏。脚掌被地面震得生疼,腓骨酸痛难耐,每多跑一步,他都怀疑自己能不能再迈出下一步。
在战术训练场,他畏惧那带着刺儿的低桩网,总觉得一仰头,就会被扎得头破血流。每次一到铁丝网下,身子就会颤抖地无法前进。
韦贤雷并不是木头人,那些暗藏在骨干心头的怒火、晃动在战友眼里的异样,让他终于崩溃——
“你到底想把我变成什么样子?”一次班内讲评,张小涛心平气和地点出韦贤雷的问题,话音还未落,韦贤雷突然一声暴吼,让张小涛和班内其他新兵,一片惊愕。
“兵的样子!”时间凝固了大约1分钟之后,张小涛满脸认真地迎着韦贤雷激愤的眼神,一字一顿地说出了答案。
他们被动或主动地,经历着军营生活对自身的“修剪”
在以“00后”为主体的新兵二连,新训头一个月,面对严苛的部队纪律、艰苦的驻防条件、繁重的训练任务,类似“韦贤雷式的疑问与焦灼”,其实每天都在上演。
不管“韦贤雷们”是迷茫还是困惑,置身军营的他们,都在被动或主动地,经历着军营生活对自身的“修剪”。
“这一批新兵主要以‘00后’为主,他们生活在更开放更富足更多元的环境下,喜欢追求标新立异的东西,不管在外形衣着还是内在气质上,都有这种体现。我们不能简单评判其好坏,但在部队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就需要加以引导和约束。”韦贤雷所在新兵营的领导说。
在部队,无论是外表形象的统一,还是内在气质的涵养,其实都统属于“作风”的范畴。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自小跟随爷爷奶奶生活的韦贤雷,留的是杀马特发型,穿的衣服也是大小窟窿、二次元花纹相间的T恤,“十分高调和夸张”。入伍后,频繁的军容风纪检查,韦贤雷的头发、胡须、指甲经过了一次次清理——发型变成了和其他新兵整齐一致的平头板寸。
韦贤雷曾被左邻右舍定义为“问题少年”,整日无所事事、游手好闲。在新兵营,他的生活始终在快节奏地进行着,一块块时间都被高效利用。
新兵生活还有另外一种剪裁意义。新兵二连连长梁家府印象最深的是新兵梁树业的变化——稚气娇嫩没了,硬气胆气有了。梁树业和韦贤雷都是一个地方来的,个头和韦贤雷差不多,身子骨还要瘦弱些。
“刚来的时候一说话就脸红,轻声细语,像个小女生,现在说话也是当当响了。这就是部队‘整容’的作用。”梁家府说,外在形象和内在气质的改变是相辅相成的,这是新兵们必须要过的一个门槛,“不整结实点,怎么扛得住边关的风沙啊”。
他们的每一次积极争先,都应当被视为一次凯旋
补考请求通过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韦贤雷身上。战术考核,韦贤雷没有合格,他走到考官面前,颤巍巍地申请了补考。
那一刻,韦贤雷觉得整个战术训练场安静极了,他仿佛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双腿不停地打哆嗦。跳、跨、翻、滚,他拼尽全力到达终点,感到自己立即要“散架”了。
虽然补考依旧没有合格,但看着瘫在地上的韦贤雷,班长张小涛的心里却一阵热乎,“这小子终于来硬劲了”。
在那一天的战术考核中,很多新兵的手、肘都因剧烈的动作而擦伤和流血,却没有一个人叫苦。
张小涛清楚地记得,刚开始接触战术训练的时候,新兵二连有将近一半的新兵怕疼怕伤,“匍匐前进,很多人小心翼翼地在低桩铁丝网下挪着爬,软绵绵的”。
在新训的开始阶段,逃避畏缩是比较常见的现象。不难理解:由自由松散环境到集中约束氛围的转变,再加上训练强度的繁重,有相当一部分人缺乏充分思想准备。
“从来就没有天生的勇士,对于十八九岁、缺少磨砺的新兵来说,想让他们一下子就成为钢铁战士是不现实的。”新兵营教导员焦德操认为,打磨和锻造是必经的过程,新训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将新兵们的狼性激发出来,给他们植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血性因子。
在新兵二连,锻造战斗精神的工作始终是成体系地在做。除了心理行为训练,他们一直坚持组织新兵观看军史、战史类的影视作品,“学战史、研战例、知战将”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国际国内形势和国家周边安全环境的教育内容被适时穿插,“让这些小伙子明白,他们肩膀上扛的是国家的担子”。
战术考核完毕后,新兵二连当天特意举行了会餐。不是过节,也没有什么重大事宜,但在连队的带兵骨干们看来,新兵们表现出的不畏困难、奋勇拼搏精神,就是值得欢庆的事情。
连长梁家府解释说,每个人都会面临与自我的斗争,从地方青年到合格军人转变的过程中,这种斗争会更加艰苦,“他们的每一次积极争先,都应当被视为一次凯旋”。
8年前,梁家府从高中考入军校,头三个月的训练,也曾给他带来窒息一般的压力。父母来学校看他的时候,他当着父母的面哭得撕心裂肺,差点就申请退学。新训骨干任伟也有类似的经历,5年前刚入伍那阵儿,因为受不了新训的苦累,他时不时地会冲新兵班长哭鼻子。
走过相似的路,新兵二连的干部骨干对新兵们有了更多的同情和理解,也有了更加充足的耐心。
经历种种曲折反复,韦贤雷庆幸自己挺过来了,“自己得向自己要坚强,我很庆幸,又挺过了一次”。
进入新兵营第63天,韦贤雷身上有了6处训练留下的伤疤,以前他将这些视作苦痛的印证,如今他在心底把这些“印证”悄悄积攒起来,看作是成长的证明。
成长,有时像剃刀一样锋利
“进来一坨铁,出去一块钢!”这是激励新兵积极进行自我淬炼时,新兵营营长马振西经常说的话。在他看来,新训对新兵的改变,从来都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全方位的。
对新兵来说,成长,有时像剃刀一样锋利,不仅重塑了他们的外形,裁掉了他们的颓废柔弱之气,把心性也彻底“修剪”了一遍。
除了训练场上的艰苦磨砺,在新兵营中,让韦贤雷触动最大的事情是写“遗书”。
这是新兵二连自主展开的一项教育配合活动,除了写家书,他们还要求新兵写一份遗书,假设为国而战的那一天来临……
和其他新兵一样,活到18岁,韦贤雷还从未想过留下遗言。思来想去,他将遗书写给了自己一直想远离的父母,第一次向他们表达了自己作为儿子的关心。本来,他还想将电子游戏账号告诉父母,万一自己真的“光荣”了,可以让他们卖掉“装备”。但转念一想,最后还是没写。
当兵,其实更多的是韦贤雷父母坚持的结果,看孩子在家里过于安逸,还沉迷网络游戏,他们就想让他参军入伍,希望部队能够改变他。
在对新兵进行问卷调查时,新兵二连约16%的新兵表示,与父母关系紧张,选择当兵就是为了换个环境。在做家务这个问题上,约64%的新兵选择了“很少”,还有约13%的新兵选择了“从来没有”。
作为家中独子,韦贤雷在来部队之前,几乎没有下过厨房。在新兵连,偶有闲暇,班长张小涛会带着他帮厨。第一次帮厨,韦贤雷在操作间里站了好大一会儿,窘迫地不知从哪里下手。
就在新兵连的厨房操作间里,韦贤雷渐渐学会了包饺子、拌凉菜,还盘算着学做可乐鸡翅、烤鱼等“硬菜”,想着能回家给父母做顿饭,给他们惊喜。
韦贤雷想到的不止于此——来军营之前,他的主业就是打游戏,总是想尽办法向家里要钱买“装备”。如今,他将津贴攒了起来,除了必备的生活品,很少买零食之类的东西,“来到部队,才知道爸妈的不容易,想攒钱给他们买点喜欢的东西”。
除了韦贤雷,新兵二连其他新兵,也在进行着成长的“蜕变”。新兵郭金武说,自己上大学的时候,碰到啥磕磕碰碰的事儿还会向父母抱怨。现在即使受伤了,也会给他们说一切都好,“自己的事情要学会自己扛,说了也是让他们担心”。
梁家府觉得,“暖男”的背后,是新兵们的“逆商”提升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每一代兵都会有各自的成长问题,“自我的完善加合理的引导,能让这批新兵扛起属于他们这一代的责任”。
版式设计:梁 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