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逸尘:长春电影制片厂推出的电影《黄大年》,作为一部向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献礼之作,表现的是时代楷模、战略科学家黄大年的感人事迹,是标准的主旋律叙事。但是从你写作的剧本来看,又与我们以往看到的很多主旋律电影或反映英雄事迹的人物传记片有很多不同之处。在剧作中,你通过对类型化叙事技巧的圆熟运用、对人物心理和精神空间的深度开掘以及富于哲学思辨的台词设计,给人一种高蹈且出挑的观感。作为一名有过多年军旅生活的80后青年剧作家,你觉得主旋律电影应有怎样的新突破?
成孝湜:《黄大年》这部电影具有双重属性:既是主旋律电影,描摹时代楷模,讴歌时代精神,又是一部人物传记片。仔细了解黄大年的相关资料后,我发现他本人和他的事迹,究其实质,非常符合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反复强调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理念。因此,我在塑造形象、编织故事时也是围绕着这一核心理念下功夫。我觉得,进入新时代,主旋律电影更应该强化对主流价值观的弘扬与表达,同时以更加精准的类型模式、更加丰满的人物刻画、更加震撼的视听手段,实现主旋律电影的美学升级,使主旋律电影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呈现在观众面前。
傅逸尘:黄大年的报国情怀和科学贡献确实令人感动,但是他的经历尤其是从事的专业对于电影表达来说其实是很有难度的。毕竟,大量的戏剧化冲突是构成剧作的关键。你是如何化解这其中的矛盾的?
成孝湜:这的确是《黄大年》这部戏的难点,但我始终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电影是要讲故事的,要讲有意思的故事。观众最想看的还是黄大年这个人物形象。我更看重的是人物情感、人物关系、人物命运。我写的是家国情,是人性的闪光点,我要通过有意味的故事,来塑造一个有性格、有思想、有情怀的新型知识分子形象,并通过他的故事表达我对时代精神和英雄主义的思考。
傅逸尘:在《黄大年》中,我感到你在日常经验中强化了英雄性的建构;在基本人性的基础上,强化了崇高、阳刚、壮美的审美表达。在你眼中,新时代的英雄叙事应该具有怎样的面相?
成孝湜:英雄性和英雄叙事在不同的时代,都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毋庸讳言,当下有很多影视作品迷失了英雄的气质。我们可以看到有的影视剧中,为了迎合或套用“小鲜肉”的概念,原本具有阳刚之气和崇高感的英雄形象被相貌精致、气质孱弱的中性化人物所替换,这也间接导致了青少年中流行的审美倒置。这种现象的长期存在,必然会影响到国家的文化安全。因此,塑造黄大年这个人物形象时,在保证真实性的前提下,我有意识地强化了他雄健的身姿、自信的话语。从内心到体魄,这都是一个典型的符合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的男子汉形象。在此基础上,表现他的担当、睿智、健康、爱国家、重情义等精神品质。换句话说,在形象上,我追求的第一位是健康,第二位才是英雄。影视作品塑造英雄形象,底线在于人格的独立和健康。
傅逸尘: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视域,重新审视21世纪以来中国电影的发展,就会发现,我们虽然一直在强调中国电影要与国际接轨,要走出去,但在思想理念上却多是跟随、学习和模仿的状态。因此,想象“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中国主旋律电影,就具有现实与历史的双重意义。这个命题的核心是人类的视角,表达的是对人类命运的整体性关切,是对和平与发展的向往,以及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中国人的生存经验、情感和思想。
成孝湜:这个问题非常具有现实针对性。我在《黄大年》中着重表达的恰恰是具有恒常光彩的人性亮面,是追寻理想、守护真爱等人类共有的优秀精神品质。当下的中国电影,首要的是重拾文化自信。要敢于和强者对话,要勇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建构自己的审美、传达自己的思想,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因此,在创作上我们应该深入思考,无论是主旋律影片还是商业影片,怎样有效地对外传播我们的思想、精神和文化。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圆桌上占有重要一席,并且持续、有力地发声。
傅逸尘: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已经走过了四十年风雨历程,黄大年这个人物形象的出现也可以说是水到渠成,恰逢其时了。黄大年说话、做事的那种“范儿”,其实也表征着新时代中华民族的自信和自强。作为一名青年剧作家,你或许更能够理解年轻一代受众的审美方式和情感结构。在你看来,主旋律电影怎样才能赢得更多年轻受众的青睐?
成孝湜:一直以来我们有种思维惯性,似乎只要一谈到主旋律,基本上就是远离娱乐性和受众。然而,电影毕竟要在院线播放,接受观众的评价。我的努力方向就是尽量保持作品的趣味性和故事性。当然,有时娱乐性和趣味性会和主旋律的主题有所矛盾,但这不正是电影人需要解决的问题吗?
我们应该回到一个基础概念,那就是讲好中国故事。“中国故事”这个命题,本身就具有风格化的标签,因为它带有中国气派。所以说我们首先要在电影的类型化和故事编织上下苦功夫,绞尽脑汁。讲故事的能力是重中之重,这个能力足够强,就能克服上述困难,也能避免出现所谓的“雷剧”,同时避免堕入虚无空泛和不知所云。剧作者在一部电影的创作中,要加入自己对时代、对现实的整体性的思考和判断,这种思辨的过程恰恰就是寻求突破、赢得受众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