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胸怀经纬 为战而研

——记北部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中心某保障队高级工程师苗国强


■本报记者 刘建伟 康子湛 特约记者 王庆厚

隆冬时节,北部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中心内,一场网上演练激战正酣。某保障队高级工程师苗国强轻点鼠标,打开地理信息系统,及时将“敌”情图、我情图、地形分析报告等推送至联合作战指挥中心,辅助首长决策。

这套地理信息系统,是苗国强刚刚研发成功的。这些年,苗国强始终着眼军事变革新要求,不断学习新本领、研发新成果、实现新突破。

那年,苗国强参与全军某大型演练任务,看到军种联合作战的大趋势后,本是研究陆上交通规划的他,果断做出报考大连海事大学博士的决定。此后,他研发的基于网络环境的某信息综合应用系统获军队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能够让自己所学为战斗力服务,是我最大的幸福。”近年来,苗国强先后参加中俄联演等20多项重大军事活动,破解了一大批训练难题。

2016年2月1日,中央军委举行战区成立大会,吹响了我军构建联合作战体系的号角。那一夜,苗国强彻夜未眠,他深知,这将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跨越。

考验接踵而至。战区成立不到两个月,在一起特情处置中,苗国强凭借多年保障经验,用时40分钟判断情况、搜集数据、标绘要图、撰写地形分析报告。但一位战友提出质疑:“敌机在40分钟内将飞出去几百公里,等你分析完还有用吗?”

战友一席话,让苗国强如梦初醒。新的指挥体制下,要求测绘导航保障从陆上向多维空间转变,从保障单一军种作战向保障多军种联合作战转变,原有的陆战场保障模式满足不了新要求。

一番钻研后,苗国强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将纸质地图搬到网上,实现信息化搜索处理。

尽管有多年经验,但苗国强的攻关之路仍然遭遇诸多“拦路虎”。在保障队党委的大力支持下,苗国强带着课题进入某军事院校博士后流动站。在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家耀指导下,他很快突破了首个技术难题,成功研制出某型地图处理应用系统。

3个月后,苗国强便带着新系统回到单位进行检验性试用,测试结果令人欣喜。该系统不仅将工作时间由原来的8小时缩短为1小时,还能实现地图按需打印……

苗国强深知,下一场战争在哪里,谁也无法预见,只有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勇于超越自我、中流击水,才能为打赢下一场战争做好准备。在苗国强带队集智攻关下,经多轮反复推演论证,系统不兼容、数据对接难等10多个技术难题被攻克,未来战场指挥地理环境建设方案基本成型。

来不及品味成功的甘甜,苗国强又开始了新的攻关。

上图:苗国强近影。陈友洪摄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