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术运用之所以胜,本质上就是对敌形成了“数”的优势,并最终实现“数中求胜”。合理运用战术,就必须仔细考察和分析战斗进程中各种形式的“数”,探求其发展规律,从而指导作战、服务打赢。
“大吃小”是“数”的基本形式。“大吃小”是战术制胜的基本形态或最初形态。机械化及以前的战争中,作战人员素质大体相当,武器性能差别不大,作战双方很大程度上就是靠作战人员和武器装备在数量上的优势,形成作战合力,达成最基本、最有效的大吃小。有人做过统计:历史上记载的战例中大约有60%的战斗由占数量优势的一方获胜;如果把防御态势这一倍乘因子考虑进去,那么,历史上大约有80%的战斗由数量占优的一方获胜。诚然,所谓“大”并非仅仅是表象呈现出的“多”,而是某种条件下的“优”,并且毫无疑问,在不同的情况下,“大”的具体数值还有不同的解释。军事历史表明,兵力数量不占优势的军队最终获胜时,其战斗力总是局部大于失败一方。
“快打慢”是“数”的内涵表达。历代军事专家在总结战斗规律的时候,都会提到一点:突然性能极大地增强战斗力。突然性不仅能够倍增战力、彰显威力,而且可达成出奇制胜效果。突然性的本质就是在战斗进程中的某一点上,达成“快打慢”的效果。可达成突然性的途径很多、形式多样,但最朴素的理解无非就是实现快慢速率上“数”的优势,“快”对手一步,其本质在于剥夺敌人的反应能力和时间,以速率差赢得时间差、空间差,进而形成力量差,实现快打慢。二战期间,德军势如破竹的“闪击战”就是对突然性的最好诠释。信息化战场上,随着新型武器装备不断问世,新技术的运用更能达成超出想象的“先人一步”,快打慢必将成为主流。
“精制粗”是“数”的必然要求。有道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但“快”只是第一步,若只“快”却“不准”,必将还是徒劳。两军交战,如果一方只快不准,只能打击对手的边边角角而非要害,不但不能速战速决,反而暴露了自身信息,致己陷入不利局面,使对方得到后发制人的机会。作战中实现“一剑封喉”的“高”命中概率,自古以来就是战斗中孜孜以求的目标。一般而言,精确打击武器的命中概率在50%以上,有的可达到80%以上。今天,大力研制精确打击武器,提升武器命中概率已成为各军事大国发展的重要一环。美国《全球大趋势2030:变化的世界》指出:未来15~20年,战争机器的类型将越来越多样化,尤其是精确打击武器。科索沃战争中,美军使用的精确制导弹药虽然只占对地攻击弹药的35%,但其消灭的目标数量却占总数的74%。依托精确打击武器,对敌作战体系的关键节点和要害目标实施“点穴”“封喉”“斩首”式的作战能量精确释放,达成击点、瘫体、控局的作战目的,提高作战效费比,由“概略”向“精细”转变,必然成为战术运用的发展趋势。
“少变多”是“数”的最终遵循。战斗中,不管是从量维度上的“大”,速维度上的“快”,还是从准维度上的“精”,来达成对敌“数”的优势,其最终目的都是在已有条件下以最高效的方式释放作战能量,从而达成作战目的。因此,战术运用中首要考虑的是如何在“数”上达成对敌优势,不能在量维度上数大,就在速维度上数大,或是准维度上数大,或是三者的综合运用。身处同样的作战条件,面对同样的敌人,不同的指挥员指挥同一支作战力量,取得结果会不尽相同,是因为他们形成对敌“数”优势的能力不同;不同作战方案的效果不同,本质上讲就是同一支作战力量置于同样的敌情和战情,可以实现“小变大”的能力不同,战术方案的得分“数值”高低不同,获胜者自然是选择得分最高的方案作为执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