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民党统治时期,中国内部始终是军阀割据、四分五裂,从未实现过统一,其中阎锡山在山西当“土皇帝”长达38年之久。在风云变幻、政坛人物如走马灯式更替的民国时期,阎锡山可谓创造了割据一个省时间最长的纪录。
在近代军阀纷争中,阎锡山率先总结出所谓的“存在哲学”——利用矛盾多方投靠,“有奶便是娘”。此人出生于山西五台县河边村绅商之家,少年时期就参与店铺经营和金融投机,后为躲债逃到太原,时遇山西武备学堂招生,经考试入学,不久又被选送至日本士官学校留学。1905年同盟会在东京成立,阎锡山首批加盟并由此结识了孙中山。阎锡山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教育及统治方式推崇备至,回国后便写下集中阐释其观点的《军国主义谭》。他的出身经历,恰恰是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买办三种影响于一身,外加自己的精于算计。
阎锡山从日本留学五年后回到山西,先是任陆军小学堂教官、监督,继而谋到新军标统职务(相当于团长)。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阎锡山等同盟会员在太原起义,杀死山西巡抚,成立了军政府。当时山西只有几千新军,起义时群龙无首,28岁的阎锡山被推为都督。他见袁世凯势力大,便马上献媚拥戴其为大总统,并在同盟会成员中率先发表声明,要求南京国民政府归顺北京。1915年袁世凯称帝时,阎锡山因在各省带头劝进而被封为“一等侯”。同盟会的革命者痛骂他是叛徒,阎锡山却把自己无原则、无气节的行为辩解成为了“保存革命力量”。
为保持自己对山西的独立统治,阎锡山将日本统治术与传统封建权谋术相结合,除了用五台县同乡控制军政部门外,还引进了日本的“干部”制度,在国内率先建立起村级政权,设村长负责税收。各乡、村还成立了“保卫团”,这样一来直接将税款搜刮到最底层,老百姓骂这是“把灭门的知县都建到我们炕头上来了”。
在税收的保障下,山西当局财政收入可观。阎锡山修建了有名的太原兵工厂,他的军队也由民国初年的4个旅扩编到北伐时的17个师。阎锡山在培植起晋绥军后,主要利用山西“两山夹一沟”(东太行山、西吕梁山,中夹汾河平原)的地理条件自保。阎军编制中竟还有“手榴弹旅”外加九个“手榴弹营”,这在全世界军队中也不多见,不过这种掷弹部队在防守关隘和高地时确实能发挥自身特色。
在国内军阀混战中,阎锡山借有利时机打出省外。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时,阎锡山先是联合奉系军阀同冯玉祥的国民军作战,1927年夏他认定北伐会胜利,又宣布同蒋介石、冯玉祥合作反对张作霖,并悬挂青天白日旗回归国民党。北伐战争结束后,南京政府要削减晋绥军势力,阎锡山又联合冯玉祥、李宗仁同蒋介石开战。
1930年中原军阀大混战后,阎锡山败逃大连,“九一八”事变时又乘日本飞机回到山西,纠集“老班底”重掌政权。此后,他在山西自设铁路、自发纸币,建立起独立的特务系统。晋绥军在名义上接受南京政府的编制委任,在内部却自设系统。如蒋介石给某人授中将,阎锡山马上给他加授上将,让这些官员在山西省内戴阎系军衔,出了山西戴蒋系军衔,以此维系自己的集团不被蒋收买瓦解。
全面抗战后,阎锡山表面上抵抗入侵山西的日军,暗地里却谈判求和,他还向中央军和八路军要求援助,自称是在蒋、共、日“三个鸡蛋上跳舞”,以此贯彻其“存在高于一切”的理念。日本投降后,阎锡山马上收编在晋日军并联蒋反共,却在解放军的打击下最后困守太原孤城。1949年初,共产党劝说他接收和平改编,得到的回答是——“我这辈子嫁过许多人,这次不打算再改嫁了”。阎锡山下定决心同共产党对抗到底,乘飞机逃往台湾。
有人认为阎锡山有小聪明,然而这个“土财主”的眼界和心胸都很狭窄,在军阀混战中难成大事,只能长期困守山西。其政治上的反动性,也决定了他无法争取到民众,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只能输光老本,最终客死他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