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八一评论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会“计算”更要会“算计”


■张西成

在一场实兵对抗演习中,“红军”通过侦察分析判断,一股“蓝军”无论是人员还是装备数质量,都不是自己的对手,想来个“包饺子”战术将“蓝军”一网打尽。谁知,这股“蓝军”只是个诱饵,结果,“红军”偷鸡不成反而被对手“包了饺子”。对于这场失利,导演组一针见血地指出:“红军”只注重定量分析,没注意变量分析,不是失在“计算”上,而是失在“算计”上。

“计算”与“算计”,看起来只是词序的颠倒,实则词意相去甚远。用个直白的说法,“1+1=2”是计算,而“1+1>2”就是算计。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你死我活的战争,没有规则就是它唯一的规则,没有答案就是它最好的答案。兵以诈立,战以谋胜。神秘莫测的战场,永远都是你算计我、我算计你,永远没有恒定的数学公式等着你去套算。如果打仗真的能像加减乘除那样简单,那么肯定是你的脑袋考虑得太简单了。

从某种程度上讲,“计算”能比出优劣,“算计”能分出胜负;“计算”需要技术,“算计”依靠心术;“计算”具有确定性,“算计”具有随机性。战争史上,若按理论计算,军事实力强大的一方,理应战胜实力较弱的一方,可实际上以小搏大、以劣胜优的战例并不少见。究其原因,恐怕就在于弱者更善于“算计”,从而在谋略上超越了对手、打败了对手。所以,克劳塞维茨提醒人们,千万不要以为,战争是计算的游戏,只要摆摆数字就能解决问题。

第三次中东战争,埃及军队将作战飞机移置到距以色列800公里的两个空军基地。800公里,正好处于以空军所有战机的作战半径之外,按照埃军的计算,这绝对是个安全距离。然而,埃军并没有逃脱被摧毁的命运。其原因就在于,以军不光会计算这800公里的航程,还会算计如何突破这800公里的极限:启用双发轻型轰炸机,交替使用两台发动机以节省油料。直到临近攻击目标时,才用双发动机全速冲击,最终完成轰炸任务。

从战争实践看,“算计”对手不光体现在以弱对强上,也体现在以强对弱上。即便强大的军队,也总是一手提着“杀牛刀”以震慑对手,一手拨弄着“算盘珠”以算计对手,力求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效益。例如海湾战争,美军不光运用心理欺骗战术,瓦解对手的抵抗意志,还将电脑病毒提前植入伊军的作战系统,瘫痪其指挥控制体系,同时又声东击西来了个“左勾拳”行动,打得对手措手不及。这些“算计”还都是战后公开出来的,至于幕后见不得人的种种伎俩,恐怕还要更多一些。

任何“算计”都不是凭空想象的,它往往以科学精准的“计算”为基础。但同时也要明白,“计算”的目的就是为了“算计”,没有“算计”的“计算”没有意义。然而,从目前一些演习情况看,有的单位可以说既不善于“计算”,更不善于“算计”,胸中无数,手中无术。有的只是数字的生硬堆砌,缺少知“数”达理的透彻分析,只知道“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想不到“一卒功成见太平”;只想着“不惜一切代价”,却很少在如何打得准、打得巧上动脑筋。如此理念与算法,显然与当下信息化战争的特点格格不入。

有人断言,当今已是算法决定战法的时代。身处这个时代,如果说“计算”主要靠电脑来解决,那么“算计”则更多需要人脑来完成。而相比之下,前者不易,后者更难。只有更新理念、强化责任、肯下苦功,努力掌握现代“算术”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加大“算术”在训练实践中的运用,才能在战场对决的关键时刻,达到“掐指一算、便知分晓”“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的境地。

(作者单位:陆军研究院某研究所)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