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亚丁湾、索马里护航行动又有了新突破。
军迷们关心的突破,来自于一则公开报道:今年11月9日上午,第30批护航编队一架舰载直升机降落在我驻吉布提保障基地机场,基地在保障护航行动和兵力运用上走出关键一步。
自2017年7月11日我驻吉布提保障基地成立的消息公布以来,基地相关的任何一个微小动作,都会受到广泛关注。他们是中国海军亚丁湾、索马里护航行动的新兴保障力量,区别于中国海军传统远洋保障体系的存在。
10年来,中国海军的护航保障体系已经像这样完成了数次效能跃升。
伴随保障,看家本领不断巩固加强
熟练地把锅内煮沸的豆浆泡沫撇去,符广海记不清这是第多少次在舰上做豆腐了。但他却能清楚地描述出10年前第一批“广海豆腐”出锅的每一个细节:十多块豆腐方方正正、白白嫩嫩,嘶溜嘶溜的热气贴着揭开的盖板不停往上冒,大家满怀期待围成一圈,等着“豆腐”亮相。
“那是首批护航,印象没法不深刻。”符广海说,3个月没有靠港,到了后期,餐桌上不是罐头就是速冻食品,只能从豆芽尖尖上看到一点新鲜的绿色。而受限于原料和产量,就连他想着法子用海水点出的豆腐,也只能隔天限量供应。
作为综合补给舰微山湖舰的主机班长,符广海随舰执行了5次共7批护航任务,亲眼见证、亲身经历了10年间综合补给舰伴随保障护航编队的点滴变化。
“‘广海豆腐’早就从护航限量菜单上剔除了。”符广海说,随着新型蔬菜保鲜技术得到应用,海军远航食品和绿色蔬菜保存期从半个月提高到45天以上,护航食谱越来越新鲜。
因远洋补给舰数量有限,前几批护航任务,全部由1艘补给舰连续保障两批护航编队。这几年,随着大型远洋补给舰数量由最初的3艘增加至10余艘,微山湖舰的护航频度也越来越低,符广海最近一次参加护航,离现在已经过去了3年。
“有机会再去一次。”看到电视中正在播放第31批护航编队起航的新闻,符广海边做豆腐边感慨。但他也知道,“百花齐放、千帆竞渡,这才是护航补给的新常态。”
10年来,海军累计为各批次护航编队保障被装数十万套件,给养物资万余吨,油料数十万吨,在海上组织紧急救治伤病员81名、后送治疗23名,保障器材2万余件,护航伴随保障越来越完备。
商业化保障,努力探索逐步制度化
马广义很急。
他想赶在下一次靠港前整理出需要国内技术人员前送补充的备件清单。
组织技术人员前出支援和器材前送,是这几年来护航装备保障的主要方式之一。作为第30批护航编队装备方面工作的牵头负责人,他已经通过这种办法解决了好几次备件保障问题。
“编队伴随自主保障、远程维修技术支援加上应急前出支援,护航装备保障模式现在非常成熟。”马广义说,通过一批批护航编队接力实践,中国海军已经走开了商业运作与外方支援相结合的远海保障方法路子,护航商业化保障越来越顺畅。
这,带动的也绝不仅仅是装备保障一个领域——
通过中资企业驻外机构代理采购油水和主副食;
通过远洋商船捎带递送物资;
通过当地中资机构获取出行车辆保障服务;
通过商业航空快递转投备件……
2016年春节期间,正随青岛舰在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的战士王新松出现肺部严重感染,并发急性肾损伤。由于转入治疗的吉布提首都中心医院并不具备医治条件,海军通过商业渠道租用国际SOS公司的转运飞机,第一时间送王新松回国内治疗。
受到这一类商业化保障成功案例的启发,中国海军将目光投向海外物资供应管理体系,他们迫切盼望能借此实现国内和亚丁湾主要港点间物资产、储、供和商业物流配送等信息的互联互通。
军事专家张军社说,在护航行动牵引下,中国海军积极探索海外保障新模式,信息化、商业化、制度化的远海综合保障体系已经指日可待。
基地化保障,从零起步实现新突破
“军舰装备出现故障了,开回基地就可以维修;冰库里的青菜不够吃了,随时能从供应站里补充新鲜食品;十天半月出航归来,官兵们可以去水兵俱乐部休闲散心,接接地气……”
许多人都没想到,这种基地化保障,会这么快登上中国护航保障的舞台。
一切的改变,源于驻吉布提保障基地的建成和投入使用。
——有利于中方更好地履行在亚丁湾和索马里海域护航,以及开展人道主义救援等国际义务。
——主要用于中国军队执行亚丁湾和索马里海域护航、维和、人道主义救援等任务的休整补给保障。
建成前后,外交部发言人、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这样诠释我国首个海外保障基地的建设目的和实际意义。
从近海基地化保障,到远海伴随保障,再到远海基地化保障,不经意间,中国海军远海保障模式在亚丁湾实现了一次次跃升。
作为海军后勤部战勤计划局负责护航后勤保障任务的参谋,康晓雷全程参与了驻吉布提保障基地的筹备和建立。他介绍,基地的建设使用,将使护航远海后勤保障从以补给舰伴随保障为主、国外靠港补给为辅的方式,调整为以海外基地保障为主、国外其他港点和国内支援为补充的新模式,大幅减少对综合补给舰伴随保障的依赖,从而有助于中国海军更好地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