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会崖位于山西吕梁兴县东北,地形狭长以山地为主,扼守兴县东大门。1943年10月,日军集结近千人,企图兵分两路,对我兴县进行报复性“扫荡”。我晋绥军区特务团准备在此地设伏并用地雷打击该敌,打破敌之合围计划。
兵法有云:“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我参战部队提前对“附近二十里以内皆作详细的调查与绘图工作”,三次实施演习,最终选择地势险要的阳会崖至明通沟段设伏。据解放军档案馆馆藏档案记载,我部4个连,于大路两侧高地构筑工事,布置伪装,划分射击区域和突击路线,特别是在敌必经之路埋设“蛇形式地雷”“地雷及绳皆编好号码,每一雷皆有一个投弹小组及干部”“阵地前密布了快火手榴弹防敌突击我阵地”。16日上午敌出动,向我伏击区方向前进。10时许,敌前队进入我伏击区约150米,我一处地雷绳索隐蔽不良被其发现,敌慌乱四散。投弹组当机立断迅速拉响地雷,“机枪火力、手榴弹一齐开火,敌受地形之限制两面皆是断壁向后拥作数团,敌本队向我七连处沟内跑又被机枪火力封锁,无奈即堆在七连阵地前山脚下”。敌拥挤之地正是我埋雷之处,投弹组抓住机会拉响地雷,“这一杀伤敌死与伤者达四十余人”“战约四十分钟敌全无抵抗能力”。尔后,敌增援部队赶到,我接到号令主动撤出战斗,“此次战斗敌伤亡约百余”。
是役,敌人“受我地雷杀伤及威胁以后,当日即不敢大胆前进占领兴县,皆是走小路走河滩,至敌返回仍走山路及地里面,在路上只要遇到可疑的地方即写一条子贴上‘此处有地雷’” “在敌之精神上已有了大的威胁,使敌再也不敢自由走来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