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时节,满洲里天高云淡。
站在十八里会谈会晤站举目远眺,不远处的铁路口岸线上,满载着进出口货物的列车络绎不绝。满洲里城区内,拔地而起的楼宇大厦、充满异国风情的特色建筑,令人目不暇接。
“从没想到,满洲里能有这么大的变化与发展。”站长赵永刚在这里工作了整整15年,他告诉记者,当年,这个距离首都北京2000余公里的边陲小镇,各项建设都比较落后。由于中俄双方人员、车辆非法越境等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在开展会谈会晤工作时,气氛比较凝重,双方不时发生争执。
“我的老站长对我说,当年他走在前往会谈会晤站的18里路上,总觉得脚步沉重。”赵永刚告诉记者,当他来到会谈会晤站工作时,情况已经大有不同,改革开放的号角吹醒了尘封的满洲里,也为十八里会谈会晤站工作打开了沉闷的局面。
1988年,满洲里被国家设立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试验区;1992年,被国家确定为首批沿边开放城市;2002年,和深圳一起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建设和优先发展的2个陆路口岸。进入新世纪后,满洲里担负起中俄贸易65%以上的陆路运输任务。谈起这些成就,会谈会晤站官兵如数家珍。
与之相适应,中俄两军边防军人的互动也在逐年增加。2006年,内蒙古军区和俄方边防有关部门协商决定,每年联合举行一次“优秀边防军人表彰暨小型奥林匹克运动会”,届时互相为对方颁发勋章,每次各表彰5名优秀边防军人代表,颁奖仪式轮流在两国边境城市举行。
“两军共同评选优秀边防军人并一起表彰,这不仅在两军历史上罕见,就是在世界范围内也属少见。”赵永刚兴奋地告诉记者,2007年7月19日,在俄罗斯后贝加尔斯克,他作为优秀官兵代表与另外4名中国军人被请上主席台,领授优秀边防军人勋章,“那一天,我这18里路走得格外畅快。”
随着边防管控水平的不断提高,科技管边成为边境管控的重要方式。赵永刚告诉记者,2011年,十八里会谈会晤站率先向俄方提出建立国际传真电话联络机制,边境如有事需要沟通,随时可拨打国际长途电话或发送传真联系,有效提高了联合处置边情的效率。
科技管边带动了管控效益的水涨船高。近年来,管辖段内非法越界、违反国界制度等涉边涉外问题明显降低,双方边防部队之间的交往与合作领域不断拓展,边防会谈会晤的形式也更加多样。从单一的例行会谈会晤、处理边境涉外事务等任务,拓展为联合执法、经验交流、参观互访、文体交流等多种职能。
“任务越来越多,肩上的责任越来越重,但我们的脚步越来越轻快。”望着远处驶离国门的中欧集装箱班列,赵永刚激动地说,在这里工作,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国家和军队走向世界的开放与自信。
近年来,随着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深化,两军交流水平不断提升。参加“和平使命-2016”联合演习、“东方-2018”战略演习的官兵,先后从这里满怀信心走出国门,满载荣誉而归。协调保障我军人员装备出入境和演习翻译等任务,已经成为十八里会谈会晤站承担的一项重要工作。多次参加演习保障任务的会谈会晤站翻译范栋说:“现在进行会谈会晤时,经常能听到对方官兵羡慕地提及中国标准、中国速度,这让我们干起工作越来越有劲。”
目前,中俄关系迈上了新台阶,战略互信不断深化,合作领域不断拓展,两国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中俄两军各领域交流合作也不断结出累累硕果。展望未来,赵永刚坚定地表示:“借助两国两军友好交往的东风,两国边防军人的互信与合作也在日益加强,我们一定要将这种积极发展的好势头继续保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