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中国军校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军校吧


■本期观察 李敏锐 窦富森 张鹿峰

友 谊

这个“洋班长”,常子恒当得一点也不轻松。

身处“领导能力训练”现场,陆军工程大学学员常子恒有点紧张。就在刚才,他被任命为国际模拟连10班班长,将带领来自4个国家的7名队员完成以下任务:3人模拟重伤员,在不抛弃战友的前提下,全班以最快速度通过数百米长的障碍。

临时抽组的团队,不同母语的成员,大相径庭的条令与战术动作……如何统一指挥并合力冲击胜利,考验着常子恒与班里的每一个人。

看着眼前肤色各异的队员,常子恒说:我们是军人,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他用英语进行了部署——挑选“伤员”、安排殿后、确定战术……在他的指挥下,战友们呐喊着冲过障碍。

夕阳掩映着赛场,胜利的喜悦让他们紧紧抱住身边的战友。或许,时光会磨平青春的印记,但常子恒相信,这份珍贵的友谊,他将终生难忘。

自 信

一支毛笔,让鲍若愚收获了自信。

陆军工程大学学员鲍若愚性格有些内向。在文化艺术交流会上,战友们与外军学员交谈甚欢,鲍若愚却不敢开口讲话。他失落地低下头,默默地写毛笔字打发时间。

“好有趣!你能教我吗?”一个声音从耳边传来。鲍若愚抬起头,原来是埃及学员纳加。他一面说着,一面期待地看着鲍若愚。

来不及多想,鲍若愚从桌上拿起一支毛笔递给纳加,开始向他介绍中国书法的历史渊源。“书法是中国文化的精粹……”扶着纳加手中的笔,鲍若愚一撇一捺地教他写出自己的中文名字。“太棒了!我要带它回国!”纳加拿起写好的书法,激动不已。

此刻,鲍若愚不敢相信,刚刚与纳加侃侃而谈的,是曾经腼腆的自己吗?

战胜自己,拥抱自信。也许,这就是国际交流带给鲍若愚最宝贵的收获。

从 容

刘文锐的机器人,收获了一众“粉丝”。

在第6届陆军国际学员周上,陆军工程大学学员刘文锐设计的“排爆者”机器人,刚一出场就引发了“围观”。自行寻线前进、自动识别目标、自主规划扫雷,“排爆者”流畅的动作让现场的各国学员纷纷被“圈粉”。

加拿大学员克劳迪娅坐在操作台前,拉着刘文锐问个不停。从设计思路到产品应用前景,刘文锐讲得十分细致。克劳迪娅听得津津有味,直到参观结束,仍然围着“排爆者”左看右看。

有朋友善意地提醒刘文锐,叫他在交流中“留一手”。不过,刘文锐却认为,既要让自己努力读懂世界,也应该通过宝贵的国际交往机会,让世界更多地读懂中国。“新时代中国军人,理应有这份心胸与从容。”

从容的刘文锐,将在军旅路上不断前行。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