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八一评论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导”出真言


■高 洁

在中国历史上,唐代的魏征以敢于直言闻名。其实,魏征说话不仅直,而且真。细细分析他“数十万言”的诤谏不难发现,这些话句句都是大实话。

以魏征的聪明,不可能不知道说真话可能会掉脑袋。即使知道为何还要对皇帝直言真话?晚年,魏征说出了原因:“陛下导臣使言,臣所以敢言;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龙鳞,触忌讳也。”由此可见,他之所以敢说真话,是因为李世民的“导臣使言”。

一个“导”字,道出了让部属说真话的诀窍。很少有人不愿意听真话,但为什么有时候听不到真话?毛泽东同志说:“群众不讲真话,不怪群众,只怪自己”。怪自己什么?怪自己不会“导”。

如何“导”出真话,各人有各人的招。比如,宋真宗的招就是通过重用说真话的人来引导。

晏殊14岁参加殿试时,见考题是自己刚做过的题目,这要是遇到别人,可能会心中乐开了花。可晏殊却请考官“乞别命题”。主持殿试的宋真宗知道后,“极爱其不隐”。殿试结束后,便命其在史馆任职。没过多久,朝廷下令允许官员们课余时间外出聚会宴饮。可晏殊从不聚会喝酒,有空就在家苦读。选太子傅时,宋真宗以“唯殊闭门与兄弟读,谨厚”为由,决定选晏殊给太子当老师。可晏殊听了这个理由后却对皇帝说,我不是不爱吃喝玩乐,只是“无钱不能出耳”。“上益嘉其诚实”,更重用他了。

通过重用诚臣引导官员说真话,使宋真宗在位初期了解到大量实情,出台不少实策。著名宋史研究专家刘子健对宋真宗在位25年的执政评价是,“在位前期创造的‘咸平之治’,在于其重用了大量诚臣、贤臣。而其在位后期王朝的渐衰式微,与其重用王钦若、丁所等佞臣有很大关系。”

与宋真宗不同,齐威王“导”出真言的招是通过严惩说假话的人来督导。比如,他在发现“誉言日至”的阿城大夫给他说的话是假话虚言后,便“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群臣们见齐威王对说假话者如此痛恨,在汇报工作时都“莫敢饰诈,务尽其情”。

真话难免逆耳,敢说不易,肯听亦难。如果听到不中意的真话就“晴转多云”,或者做出更极端的事来,那只会使满嘴虚言者上位,敢于直言者噤声,甚至“导”出假话来,“导”出灾难来。

《吕氏春秋·壅塞》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宋王听说齐国要进攻宋国,便立即派人去侦察。结果,宋王都以“虚军情,祸民心”为由,砍了前三个说真话的侦察兵的脑袋。第四个侦察兵见状,出去逛了一圈回来后对宋王说:“连齐军的影子也看不见,百姓十分安定。”宋王听了非常高兴,赏赐了他很多金银。结果没过几天,齐军便攻进城来,宋王也成了丧家之犬。

“上好紫则下皆女服,上好剑则士皆曼胡。”历史与现实都告诉我们,说真话的“指挥棒”握在听真话者手中。想听真话、乐听真话、善待真话,就肯定有“导”出真话的真招。周恩来同志到河北武安县伯延公社调研时,对敢说真话的农民张二廷动情地说:“二廷,你是我下来遇到的第一个敢讲真话的人。好!咱俩交个朋友吧。”结果,乡亲们都对总理掏起了心窝子。彭德怀视察连队时,坐在马扎上跟战士们聊家常,战士们说:“彭老总是自己人,咋能不说心里话呢?”

曾有一项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参与者认为“说真话有一定风险”。不少人在想说真话,尤其是说逆耳的真话前,心里都会打鼓:是否会让人不快?是否会产生误会?在担心和疑虑中,真话往往还来不及说出口,就已经被吞入了肚中。

由此可见,破解“真话困境”,首先要让讲真话者“免于恐惧”。“即使一些意见和批评有偏差,甚至不正确,也要多一些包容、多一些宽容,坚持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如此对待真话,说话者才会直抒胸臆,才会“美曰美,不一毫虚美;过曰过,不一毫讳过”。

(作者单位:武警甘肃省总队)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