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微露,天光渐亮,位于中国-老挝边境的小城勐腊,又开始了生机勃勃的一天。入境参加第22次边防工作会谈的老挝人民军丰沙里省军事指挥部代表团一行,在中方人员的引导下,开始了新的行程。
此前一天,中老两军代表已经进行了热情友好的会谈,各自通报了边境管理情况,提出了加强边境联合管理的意见措施。在坦诚直率的交流中,准确流利的翻译工作,为双方的会谈增色不少。而担任主要翻译工作的,正是陆军某边防旅勐腊会谈会晤站副站长陈孟良。
肩扛上尉军衔的陈孟良,平时文质彬彬,说话办事却颇显边防军人的果断精干。“别看现在干工作得心应手,刚开始担任翻译时,我也曾经有些怯场。”性子沉稳谦和的陈孟良坦言:“从学校毕业刚下部队时,好几年的学非所用,让我有劲没处使。那时,心里真挺彷徨的。”
2011年被调到会谈会晤站工作后,陈孟良的劲头回来了不少。“说实在的,那时对基层翻译人员的培养使用力度并不像现在这么大,特别是很多重要外事活动,时常都会去临时借用地方政府的翻译人员,我们得到锻炼的机会相对就少了。”谈起过去面对的一些困惑,陈孟良并不讳言。
“这些年来,随着改革强军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随着军事外交活动的不断增多,以及‘训用一致’人才培养使用模式的推进,让我们‘小语种’翻译的个人成长进步,有了更大的空间。”陈孟良告诉记者,2014年,他被选送到老挝国防学院,担任中国专家组的翻译。在两年的时间里,这种“以工代学”的进修方式,极大地提高了他的翻译水平,同时,他的工作成绩也得到老挝人民军的高度认可,回国前被授予友谊勋章。
工作平台更高了,发展空间更大了,心中对这份事业更有归属感了。多个岗位的历练,让如今的陈孟良干起工作游刃有余。去年,随着“脖子以下”改革的深入推进,勐腊会谈会晤站被划归陆军某边防旅。部队的转型升级,让基层有为之人更加“有位”。踏着强军兴军的鼓点,工作出色的陈孟良被提拔为副站长,精气神愈发虎虎生风。
“以前一年都出不了几次差,而现在的任务量比以往多了好几倍。”陈孟良感慨地说,“与外军交流的次数多了,层次高了,我们干工作的思路也更开阔了。”由于业务水平突出,去年年底老挝人民军一位高级官员到北京访问时,陈孟良专门被抽调担任翻译,出色完成了任务。
勐腊会谈会晤站级别不高,仅是营级单位;“块头”不大,干部不到10人,但真真正正是藏龙卧虎。目前,站里的所有干部都接受过军地高校的系统培养,有的拥有丰富的外事经历,善于沟通;有的接受过系统的联合作战指挥培养,长于谋划。同样扛着上尉军衔的翻译段强国,就是其中一员。
翻译工作要求信、达、雅,需要下一番长久的绣花功夫。浏览段强国的多份译文,能够充分感受到,在那一段段晓畅文字背后所付出的艰辛努力。
身为80后的段强国,原是“乌蒙铁军”的一名战士。2008年,他以全团第三名的成绩成功考学,完成了一段漂亮的“士兵突击”。毕业分到部队后,段强国干了两年三个月的排长。每天训练之余,天性乐观的他一直坚持学习老挝语、泰国语。调到会谈会晤站工作后,他又被选派到老挝国立大学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进修,逐渐成长为站里的业务骨干。
当记者应邀走进段强国的公寓,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书架上那一排排老挝文、泰文书籍。段强国告诉记者,在老挝留学期间,他光是个人购买各类老挝文版、泰文版的学习参考书籍,就花了5000多元人民币。
“现在学习更加方便了。”说罢,小段展示了自己手机上订阅的公众号“老挝通”“老挝中文网”“中国东盟研究院”,“我还经常上中国之声的老挝文版网页进行学习,有时候,微信语言也会设置为老挝文。”段强国说,“干军事翻译这一行,政策性要求极强,不学习可不行。像类似中国和东盟国家外长发表关于全面有效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联合声明一类的时政动态,我都会马上找来老挝文版进行学习,力求掌握精确的翻译。”
在段强国的书架上,还有不少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我当过兵,也带过兵,我深深知道,你要了解一个兵,首先要知道如何走进一个兵的心。”段强国认为自己是个幸运儿,成长道路上遇到的连长、营长、旅长、旅政委,一路都在用各种方法督促他学习提高。前些年,他还参加了解放军报组织的新闻函授学习,努力把自己锻造成多面手。“抓住了学习,你就抓住了机会。”段强国感慨地说。
常年戍守边关,远在千里之外的亲人,不仅是孤独时的情感寄托,更是时刻砥砺他走好从军路的最大动力。一直支持他从军报国的女友,今年过年时专门送给小段一本名为《扣好人生每一粒扣子》的书。段强国笑着说:“女朋友的心意,我明白!”
而来自父辈的传承,让段强国这个年轻的边防“翻译官”更加懂得了坚守。“我的父亲在原边防第八团当兵。巧合的是,他们当年的部队驻地,就是我们现在这座营区。”段强国说,“从与父亲的交流中,我更加知道了和平的可贵。今天,作为工作在军事外交一线的我们,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必须竭尽所能,为增进中老两国人民和军队之间的传统友谊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