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军营,整齐的步伐、响亮的口号,折射出一个单位的精神状态和战斗力。进入寒冷干燥的冬季,官兵很容易出现嗓子干的症状,特别是对于还处在适应期的新战友来说,稍有不慎就容易出现嗓子嘶哑等症状。那么,如何才能既把口号喊得响亮又不伤害嗓子呢?
众所周知,声音是人体声带振动的结果,吸气时,声门打开,声带自然分开;呼气发声时,声带自然闭合靠拢,成水平状,气息穿过两条声带的缝隙,使声带产生振动,发出声音。据了解,不少新战友“练三声”时发声方法不正确,一味依靠声带强烈震动,喉肌用力过猛,致使声带长期挤压摩擦、反复充血引起水肿发炎,有的还会磨起茧子,严重的甚至可能诱发慢性咽炎、声带息肉等疾病。
日常训练生活中,有的班长骨干为了能让新战士的嗓子更快地“练”出来,长时间让新战士喊呼号,嗓子长期处于紧绷状态,导致嗓子肿痛,沙哑得不到进一步缓解,加重了病情。还有的新战士不注意保护自己的嗓子,不喜欢喝水,加上天气本来就干燥,很容易造成嗓子沙哑。追求声音的洪亮不能一味地依靠声带强烈震动,可以充分利用共鸣腔,让震动在口腔、鼻腔甚至胸腔得到共鸣、放大,声音才会雄壮、响亮。练习发声,可以试试以下3种方法——
运用丹田发声。采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也称丹田呼吸法),首先要用鼻子吸气,身体放松,两肋展开,胸部稍向前倾,小腹自然内收,让气往下沉,把胸腔和腹腔之间的横膈膜向下压,使胸腔的上下径加长、扩大。在小腹肚脐下三指处形成一个支点,俗称“气沉丹田”。
学会腹部发力。呼气时用腹肌控制出气量的大小与力度,用小腹的肌肉向内压,将丹田中的气压出来。注意,气沉丹田和向外压气都不能用胸腔,要用腹肌的力量。平常可以在床上用手感觉一下呼吸时腹部的起伏变化。
体会胸腔共鸣。我们发出的声音都是靠两片声带震动而形成的,本质上没有多大区别,而且初始声音非常弱小,只有经过咽、喉、口腔、鼻腔、胸腔等人体自然空间逐渐修饰、放大形成自己的风格,才能让声音通透嘹亮。平时可以微微张开嘴巴,放松喉头,闭合声门(声带),像金鱼吐泡一样轻轻地发声,或者低声哼唱,来体会胸腔的震动。
当然,新战士出现嗓子嘶哑的症状后也不可轻视,要采取合理的护理方法,不能误以为嗓子哑是新战士嗓子没练到位。为帮助新战友保护好嗓子,在此提供以下3条建议——
一是劳逸结合,减少过度用嗓。新战士在新训中不论是唱歌还是喊口号都会用嗓,但一定要注意避免过度用嗓,一旦出现嗓子疲劳,就应当注意要控声休息,使声带和咽部黏膜得到恢复。平时说话时要控制语速和语调,尽量避免在嘈杂的地方大声说话。特别要注意的是,低声细语不仅起不到保护嗓子的作用,反而还会加重嗓子的负担。如果嗓子哑了仍需说话时以正常语调为宜,压低或者抬高声音都不利于嗓子的快速恢复。
二是清淡饮食,保证嗓子卫生。日常饮食要尽量吃的清淡一些。特别是当嗓子出现不适时,不要选择刺激性的食物,特别是不要吃辛辣食物。除此之外,也不要吃诸如油炸类等坚硬、干燥的食物,以免对嗓子造成损伤。还要控制冷饮,因为冷饮对肌肉的舒展有束缚作用,一旦食入过多的冷饮,肌肉受到刺激,会降低肌肉的弹性。
三是培养意识,避免习惯“清嗓”。平常的生活中,很多新战士都有“清嗓子”的习惯,但频繁用力清嗓时,气流冲击声带使声带剧烈振动,长此以往会导致声带充血、声带小结甚至声带息肉,引起不同程度的声音嘶哑。反复地清嗓子还会使附着在咽喉黏膜表面的保护膜受损,导致急性、慢性咽炎久治不愈。想要清嗓时,可以做咽口水的动作,同样能起到清除分泌物的效果。
(杨锐锋、姜明德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