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刘奕麟、特约记者汪学潮报道:某部两名战士在“战斗”中受伤,其中一名失血性休克,另一名胸腹外伤、头部挫伤,现场已进行简单的止血包扎,上级命令空中救护小组参与空运后送……近日,沈阳联勤保障中心第967医院承办的战伤救护培训如火如荼展开。记者在现场看到,参加此次培训的学员中,既有军队医护人员,也有地方医院医护人员。
年初以来,该院多次与地方医院共同参与紧急救护处置任务,发现军地双方在紧急救护过程中的协同性较差,影响了联合救治效能。为提升军地联动救护效率,提高军地协同救护水平,他们主动协调驻地卫生部门,将“战伤救护”培训纳入“继续医学教育”范畴,通过培训锤炼军地双方紧急救治技能。
培训采取理论授课与模拟训练相结合的方式。理论授课增加互动讨论环节,模拟训练采取军地学员混合编组形式,增强军地医护人员战伤救护时的协作意识。训练间隙,地方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一名护士说:“过去对战伤救护理论知识掌握较少,这次经历了军地协同训练,强化了战伤急救技能,增强了军地协同救护意识。”
培训中,该医院还引进移动交互式心肺复苏培训及考核模拟人,根据考核标准设置各类参数,增强培训效果。经过严格考核,92%的参训学员理论考试和操作考核达到合格标准。该院政委王忠民说:“战伤救护是军队医护人员的主责主业,但也不能忽略地方医疗救护资源这个‘潜在力量’。只有平时加强协同训练,才能为战时救护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