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地董女士上班时突然接到父亲在微信上发来的消息,称外出购物忘记带钱,让董女士转300元到微信上。自认为有一定防骗知识的董女士,便用语音问了一句“爸爸,是你吗?”很快就收到了对方的语音回复。董女士一听就是自己父亲的声音,没有多想就直接把钱转了过去,结果还是落入骗子精心设置的陷阱。经过调查,发现是董女士父亲的微信被盗用了,语音是合成的。
消息一出,引起了很多人的重视,也有人表示疑问,微信语音不能转发,为什么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经有关人员进行技术分析,了解事实细节发现,“克隆语音”是“克隆微信”骗术的一部分。董女士父亲的微信被骗子通过植入木马病毒盗取,骗子通过外挂软件,制作“克隆微信”。这种“克隆微信”不仅能够完全复制用户信息,还具备转发语音等“盗版功能”。骗子利用盗取的用户语音信息及微信平台留存的语音信息,通过语音合成软件加以处理实施诈骗。
“亲友身份、语音求助、金额不大”是骗子能屡屡得手的原因。对于微信借钱,一般都出现在亲友之间,在金额不大的状况下,语音成了核实是不是本人的关键,我们自以为是的防范意识有时也为骗子提供了下手的机会。
那么应如何防止类似的骗局呢,笔者在此给各位战友提个醒:
1.保护好个人账号安全。不使用非官方的微信客户端、模拟器、第三方插件等软件,不轻易给他人提供微信账号、密码、短信验证码等个人信息,避免信息主动泄露。
2.定时删除微信聊天信息,不在微信平台或其他软件平台留存语音信息,防止被他人获取并用于不法用途。
3.遇到亲友通过微信借钱或其他需要支付资金的情况,最好能通过电话或视频进行核实确认,如果碰到模糊不清的语音信息,一定要进行仔细求证。
4.转账时,可将到账时间设置为“2小时到账”或“24小时到账”,以预留处理时间。
5.当发现个人微信账号被盗时,应及时与微信客服联系,进行被盗投诉,冻结相应账号,并通知好友谨防诈骗。
73056部队 邵 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