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形与无形手段并用,伪装和欺骗方法并举,主动和被动兼施,营造对敌“战场迷雾”。
志愿军116师突破临津江,是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拉开序幕的一场战斗。此战志愿军仅耗时11分钟就一举突破号称“铜墙铁壁、不可逾越”的临津江防线,13个小时内前进15千米,毙、伤、俘敌军1000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胜利完成作战任务。掩卷沉思,可以发现116师在长途行军、跨越江河、阵地攻坚全程组织侦察行动具有鲜明特点,取得了成功经验,值得合成旅组织侦察行动深入学习研究。
强力组织先期侦察。116师受领作战任务后,立即派师参谋长带领348团进行先期侦察,即日由平壤市郊出发,经7天行军急奔“三八线”预定集结地域,随即展开6个连的兵力,驱逐敌军警戒分队,控制了北岸制高点。通过连续不间断的强力侦察,获取基本敌情、敌活动规律及其敌情动态变化,搜集掌握了地形和天气等战场环境情况,为后续主力部队选择行军路线、宿营地点和初步战场态势等提供了有力支撑。“行军打仗、情报先行”。侦察行动先于作战开始并贯穿作战全程,历来是掌握战场主动的关键。海湾战争中,美军第2装甲骑兵团和师属骑兵中队作为先导侦察力量引导第7军和第18空降军实施了“左勾拳”行动;伊拉克战争中,美第3装甲骑兵中队作为先导侦察力量引导主力部队快速向巴格达推进,这些战例充分说明组织先期侦察的重要性。当前,合成旅侦察力量有了很大加强,能否在远程投送过程中有效组织先期侦察,特别是重点查明行军路线、沿途战场环境、敌方警戒力量及敌主力动态情况,将直接影响我主力部队能否安全及时抵达预定作战地域,进而影响战斗进程的发展甚至成败,合成指挥员须在受领任务后迅即派出侦察力量、打出先期侦察这一“拳”。
细致组织战场勘察。战斗先期,侦察力量对作战地区的敌情、地形、道路、天气情况等进行了细致勘察,形成先期侦察报告。后期,师主力到达后,再次组织对作战区域地形进行勘察,并派侦察员确认临津江宽度、深度、流速和结冰等情况,进一步掌握南北两岸、敌防御区域、我集结地域及进攻出发阵地的地形情况和战场天气情况,为师指挥员定下决心打下坚实基础。“地形者,兵之助也”,地形是敌我作战的基本依托。刘伯承元帅强调:“五行(任务、敌情、我情、地形、时间)明,仗仗赢;五行不定,输得干干净净。”美国军校教材也写道:“可能的机动和必要的配置都深深地刻在地上,事实上,糟糕的情况是领导人不能读懂这些信息。”显然,合成旅在组织侦察时除了集中主要力量侦察敌情以外,绝不可忽视对战场环境情况的搜集掌握,尽早为指挥员确定主要战斗方向、选定突破口、设计最优战法,以及推算敌可能反击行动提供数据资料支撑。
精确组织临战侦察。上级规定总攻时间是17时,但经过116师指挥员的实地观察,发现17时已近黄昏,能见度差,不利于炮兵瞄准目标,射击效果不佳。为此,116师利用总攻前1周时间,连续校对日落时间和敌机飞离我阵地上空的时间,最后测定作战地区于17时03分日落,且敌机于16时40分飞离。师指挥员决心将总攻时间提前20分钟,定在16时40分,并获上级批准。与此同时,116师基于临战侦察展开针对性训练。在师长定下战斗决心后,各团上至团长下到班长,进行了3个整夜的抵近侦察,对所属部(分)队进攻路线、途中障碍、敌前沿明暗火力点位置仔细侦察标记,并为此做了充分准备和临战训练。可以说,116师通过精确的临战侦察,实现了时间上的精确选择和空间的精确演练,保证了战斗的顺利实施。临战侦察是先期侦察的补充,是对指挥员确定的主要战斗方向和重点打击目标的进一步核实确认,对顺利开局至关重要。毫无疑问,合成旅指挥员应着眼信息化条件下敌人隐真示假和战场环境的动态变化,精算细算侦察目标,精确编组侦察力量,精准确定配置位置,精细区分侦察任务,持续精确组织临战侦察行动,始终保持对敌情和战场环境的跟踪掌握。
严密组织反敌侦察。116师主要通过三种方式来组织反侦察。一是驱警。116师在先期侦察时就驱逐了敌人在江北的警戒侦察兵力;在战斗准备过程中,连续打退敌人多次过江侦察。二是伪装。在战斗发起前一天,周密组织伪装,所有人员进入掩体隐蔽;交通壕和阵地上的电话线全部用冰块覆盖,炮车进入阵地的车辙也用雪掩埋。三是欺骗。进攻发起当天,为了让寂静的阵地不引起敌人怀疑,全师各部队用早已布置好的机枪,不时进行零星射击,迷惑敌人。此外,116师还严明伪装纪律、严肃检查督促,协调友邻单位派出佯攻部队迷惑敌人等方式,实现了隐蔽企图、突然攻击的效果。反侦察历来是隐蔽企图、出奇制胜的基本方法。信息化条件下,从地面到空中、太空高技术侦察手段多样,战场日趋透明,大军隐于无形将愈加困难,合成旅要达成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作战效果,须牢牢掌握反侦察这一招,充分运用所属侦察力量,发挥高技术兵种专长,有形与无形手段并用,伪装和欺骗方法并举,主动和被动兼施,营造对敌“战场迷雾”,形成敌我情报信息不对称性,提升我方作战行动的突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