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特刊·制胜篇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碧海铁流,汹涌澎湃向深蓝


■本报记者 陈国全 特约记者 李 唐

长鲸凌波,战舰蹈海,雄鹰掠空……

2018年4月12日,南海某海域。海军各型舰艇组成7个海上战斗群和10个空中梯队,接受习主席检阅。

这是人民海军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海上阅兵,也是第一次组成作战群编队亮相。

参阅的万余名海军官兵常年奋战在祖国的海疆,受阅舰机常年战备巡逻在捍卫国家海洋权益的战斗前沿。

眺望新时代的万里海疆,以及辽阔的陆域和空域,每天都有百余艘舰艇游弋、数十架战鹰翱翔,还有千百台陆战装备和导弹装备在纵横驰骋,执行研练演训、战备执勤等任务,守护着祖国的和平与安宁。

经历了改革转型,全军实战化练兵效果显著,海空军部队“出岛链”训练执勤常态化,各军兵种“背靠背”实兵实弹演练常态化,陆军“跨越”系列、“火力”系列,海军的“机动”系列、“神电”系列、“鹰击”系列,空军的“红剑”系列,火箭军的“天剑”系列等实兵演习研练渐成品牌。

备战打仗,突显实战化练兵导向

这是一个载入军史的新起点:2018年1月3日,中央军委举行开训动员大会,习主席向全军发布训令。

一声令下风雷动。南海某军港码头,战舰昂然列阵,装甲登陆战车蓄势待发……参训的海军登陆舰、直升机、陆战队等部队官兵群情激奋,一场实战化背景下的联合演练拉开了序幕。

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今年4月20日上午10时许,在巴士海峡以东的西太平洋海域,数架歼-15舰载战斗机先后前出,与蓝方战舰展开对抗演练。航母编队首次亮相阅兵场后,随即开展“跨海区”“出岛链”的实战化演练,检验编队远海体系作战运用。

海军参谋部训练局副局长朱卫国介绍说,在远海大洋组织航母编队实战化训练,构建海面、空中、水下立体多维、梯次配置的作战体系,检验了航母编队远海综合攻防能力,标志着航母编队远海舰机兵力协同运用向深度拓展。

这是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海军舰载战斗机某部突破夜间舰基起降技术,多名飞行员一次起降成功,填补了海军舰载航空兵建设的历史空白,歼-15舰载战斗机已具备昼夜起降和综合攻防能力,标志着我海军航母编队初步形成体系作战能力。

备受关注的,不仅仅是航母编队——

今年3月中旬,海军陆战队上万名官兵机动2000余公里,分别抵达滇北、潍北两个方向。这是海军陆战队全建制、全系统、全要素组织远程投送,进一步锤炼官兵远程机动和全域作战能力,标志着海军陆战队跨区域实战化训练全面展开。

每次海军部队兵力行动,都会在广大网民中引起高度关注。网友热评热议“好消息”,也被海军实战化训练的进展而鼓舞。

2013年7月26日,一场复杂电磁环境下实兵实弹演习在南海某海域渐次展开。

那一次演练,海军部队叫响“宁要贴近实战的低分,不要脱离实战的高分;宁要贴近实战的低命中率,不要脱离实战的高命中率”“最大限度贴近实战,最大限度不搞摆练,最大限度设置实战情节,最大限度检验武器装备实际效能”等口号。

自此,“两要两不要”“四个最大限度”实战化练兵方略在万里海疆深入人心。

实战化训练贵在创新,也难在创新。海军坚持问题导向,大胆设计战争、设计训练,出台了《海军军事训练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方案》,规划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训练创新发展蓝图。

练兵先练将,考兵先考官。今年5月初至6月下旬,海军集中百余名军以上单位指挥员,围绕提高指挥员作战筹划能力,展开网上练兵,研究作战问题,立起“练兵先练将”鲜明导向,以上率下带动部队聚力备战打仗。

如今,“走出训练场,就要上战场”已成为官兵实战化练兵的共识。牢固树立战斗力标准,以按纲施训为基本途径,以群众性比武练兵为平台,基础训练水平节节攀升。

专攻精练,探索未来作战制胜机理

潜艇突发故障“沉入”海底,舰机展开联合搜救……今年8月,海军在东海某海域组织援潜救生演练,检验和推进海军援潜救生体系能力建设。

就在两个月前,海军举行首届“勇敢杯”水雷战竞赛性考核,各战区海军的猎扫雷舰、轰炸机等多型舰机奔赴东海某海域,开展“背靠背”对抗训练,开展7个反水雷项目,重点检验海军防御作战条件下的多种战法。

像这样针对某一课目进行专攻精练,是海军部队常态化的训练方式。

2015年9月16日,海军航空兵某师与空军航空兵某师首次联合组织异型机自由空战对抗演练。这次对抗,探索了海军、空军航空兵不同建制单位联合训练的方法路子,为常态化开展跨军种联合训练奠定基础。

实战化训练如何向更高层次迈进?为攻克核心作战能力难题,海军在兵种层次注重练技术、练战术,持续开展专项对抗演练,提高兵种部队反潜、反水雷、防空反导、空战突防和两栖作战能力。

未来战争,胜在联合——海军在合同层次注重练协同、练战法,以海军典型作战编组为主体,以联合火力打击、联合封锁作战为背景,组织参训双方“背靠背”对抗,重点检验战法的合理性和可靠性,提升部队核心作战能力。

未来战争,胜在体系——海军在战役层次突出练体系、练融合,以指挥信息系统为纽带,组织海上作战集团带动联合机动编队,融合战役方向作战力量体系、作战信息体系和海战场体系,开展实兵对抗演练,提升战役方向体系攻防能力。

2014年底,海军在西太平洋举行实兵对抗演习。来自海军三大舰队的参演兵力分为红蓝两个作战编组,依托现有作战指挥体系和武器装备,昼夜连续进行对抗演练。演习航线海域、兵力规模、持续时间、对抗强度创历史之最,诸多运用取得新突破。

大洋砺兵,锤炼远海机动作战能力

南下印度洋,西进亚丁湾……近年来,海军舰机大力开展远洋护航、中外联演等远海练兵活动,使部队体系作战能力不断向远海延伸,信息系统运用持续向远海拓展,走出了一条战训结合、远海练兵之路。

那一年,东海舰队2000吨位左右的怀化舰、佛山舰赴西太平洋进行远海训练。“小舰”闯大洋的背后,是海军部队摆脱“家门口”练兵模式、接受大洋洗礼的一种探索。

大洋练兵练什么?重点是突出研究性训练、检验性训练和对抗性训练,检验武器装备在不同战场环境条件下的性能差异,提升舰潜机在远海的实战能力。

从波罗的海,到日本海,再到鄂霍次克海……持续多年的中俄两国海军联合演习,演习区域更加拓展、演练内容更加深入、组织实施更加规范、信息系统运用更加流畅,标志着两国两军战略互信达到了新高度,海上联演达到了更高水平。

今年9月,海军导弹护卫舰黄山舰赴澳大利亚参加“卡卡杜-2018”多国海军联合演习。

今年10月,中国-东盟海上实兵联演在中国湛江及其外海举行,重点演练《海上意外相遇规则》使用及海上联合搜救。

挥戈闯大洋,砺剑海天间。以真实敌情为背景的海上作战体系训练、以突破瓶颈为目标的战法训法专攻精练、以复杂战场环境为条件的实际使用武器训练,成为海军独有的演训特色,谱写了阔步迈向深蓝的新篇章。

征衣未解,枕戈待命。近年来,海军官兵圆满完成亚丁湾护航、环球航行,紧急执行叙利亚化武海运护航,赴利比亚、也门撤离中外人员等多样化军事任务,展示了大国海军的担当,维护了国家战略利益,赢得了广泛赞誉。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