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人皆向往。对军工人而言,什么样的人生最快乐?一些历史故事或许可以给我们启示。《明史》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曾问众臣“天下何人最快活”。有人说“富甲天下”,有人说“功成名就”,有人说“高官厚禄”……朱元璋听罢一一摇头,直至听到“畏法度者最快活”时,才点头称是并大加赞赏。
畏法守规者最快乐。快乐的真谛,不是建立在“任性”和“毫无约束”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对法度、规矩的敬畏上,并认真恪守执行,快乐才会终生相伴。
敬畏是自律的开端,也是行为的界限。南宋诗人朱熹说:“君子之心,常存敬畏。”明代名臣方孝孺讲:“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当下,有的员工,干的时间久了,认为什么都懂了,变得飘飘然,迟到早退、旷工溜号,把规章制度抛到脑后;还有一些人,守规观念、质量意识、诚信意识淡薄,不爱学习、不钻研业务,对产品加工原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求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然而,一些安全事故教训,告诉我们不畏法纪,必然乱心智、弃操守、损事业、毁家庭,害人害己。
畏法度、守规矩是军工人的“护身符”。《淮南子》记载:“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一些违反规定、不按工艺程序操作的员工,经常被查来查去、批来批去,哪里还有一丝快乐可言?再看一些遵纪守法、勤勉工作的人,他们不碰底线,按规定操作、按程序办事,守好了做人做事底线,堂堂正正、清清爽爽,有坦然之乐而无惶惑之忧。
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才有“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境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晚年对自己一生所达到的人生成就的最后评述,其真谛是“从心之仁,不逾礼。”即自觉遵守规矩,这才是真正的快乐。俗话讲:“没有框的玻璃容易碎。”那些把规章制度不当事、投机取巧的人,表面上轻松自如、自由潇洒,但常常成了反面典型。那些依规守矩的员工,内心澄明、动静有常,体悟到快乐的真谛。
“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每一条质量法规、每一份操作规程都饱含着军工前辈的智慧、心血甚至宝贵的生命,是我们坚守做人做事的底线。军品不是普通的产品,它一头关系着官兵的生命,一头关系着国家财产,每位军工人只有依法办事、按规操作,本着对战斗力负责、对官兵生命负责的态度,才能打造出军工精品。
(作者单位:空装西安军代局某军代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