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中国军校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军校吧

聊聊军校校园的人和事


■本期观察 陈 帅 阳 恒

高 徒

从靶场走进课堂,张浩的瞄准镜里有了新目标:成为“学战研战的高徒”。

入学前,国防大学研究生学员张浩是一名特战狙击手。瞄准目标,扣动扳机,张浩总是百发百中。然而,从熟悉的训练场走进陌生的课堂,他有些手足无措,一时不知该瞄准什么目标。

正当张浩陷入迷茫时,一场名为“后天沙龙”的特色讲堂,让他重新找到了靶标。高科技武器、新作战理论,让张浩见识到,什么才是“明天的战争”、未来的战场。争做“学战研战的高徒”成为他的新目标。

从此,校园里多了一个忙碌的身影。精品课程、特色讲堂、高端论坛,张浩不放过任何一次“充电”的机会。充实的学习生活,让他每天都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从苦练枪法到拓展格局,变的是思维层次,不变的是学战研战的从军初心。每每想到未来军队建设的实践,张浩和战友们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良 匠

吴忆平是个头发花白的老头儿。

刚开学,陆军边海防学院新学员徐峰,就在轻便炮兵训练上和教授吴忆平较上了劲儿。

入学前,徐峰是迫击炮手,两年“炮龄”的他没把眼前这个慢吞吞的老教授“放在眼里”。在一次戈壁靶场实弹射击中,徐峰打算在教授面前露一手。

架好迫击炮,徐峰信心十足。没承想,连开3炮全部脱靶!那一刻,徐峰就像泄气的皮球。

这时,吴教授取下瞄准镜,卸掉炮架,手扶炮管简易发射,一炮命中靶心。从瞄准到发射,整个过程不到3秒钟,徐峰服了面前这个“神炮手”。后来,徐峰才知道,看似轻松的动作背后,是时光雕刻的“肌肉记忆”,是吴忆平对迫击炮30年如一日的痴迷钻研。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神炮手”吴忆平并没有什么诀窍,他只是用一生将一件事做到了极致。将职业当事业,视工作为艺术,吴忆平用一颗匠心,诠释了一名良匠对完美的不懈追求。

大 师

在战友们眼中,杨文奇是有一手剪纸绝活儿的“大师”。

剪刀一起一落,平淡无奇的彩纸变成精美的艺术品。国防科技大学信息通信学院战士杨文奇,用剪刀勾勒出精彩的强军故事。

一幅幅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作品,几乎占用了杨文奇全部业余时间。耗时7个月创作65幅抗日战争群体画像集、耗时3个月创作32幅我军英雄模范肖像集……

如今,这位战士又有了新的创意:“明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想用70幅剪纸作品向亲爱的祖国献礼!”

以文化人,方能致远。一张彩纸,一把剪刀,讲述的是小故事,反映的是大时代。气势恢宏的红色历史在小小的剪纸上定格聚焦,杨文奇听到自己心中久久回响的英雄乐章。

(本组稿件由刘志尚、王 杰提供资料)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