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方法决定成败。推进军事理论现代化,离不开合理有效的设计和实施方法。唯有准确把握军事理论创新的本质规律,灵活运用先进理念、科学方法指导研究、推动实践,充分发挥其“桥梁”和“渡船”的独特功能,才能有效提升军事理论创新质量效益。
系统筹划:坚持统筹兼顾整体协调
军事理论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军队作战和建设的方方面面,必须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关系,系统筹划、全面推进、整体提高。
统筹处理好继承传统与创新发展的关系。历史和实践表明,传承赋予军事理论研究以根基,创新赋予军事理论研究以活力。我国有悠久厚重的军事历史,孕育了宝贵丰富的军事理论财富,历经时空的洗礼,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一方面,要结合现代及未来战争特点规律及军队建设实践,对传统军事理论深度挖掘、择优传承,并赋予其新的内涵。另一方面,军事理论现代化更要创新,在继承传统经验的基础上,紧盯世界军事发展前沿,敢于对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与作战的重大问题,提出新理论、新观点、新思路,不断激发军事理论创新动力。
统筹处理好立足现实与前瞻设计的关系。当今世界,新的军事技术不断涌现,战争形态快速演变,作战样式不断翻新,前瞻设计、超前研究已成为军事理论创新题中之义。必须深刻洞察并把握未来战争发展走势,以创新的理论和前瞻的设计引领军事实践,在“寂静战场”抢占战略制高点。同时,军事理论创新又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进程,离不开所处的历史阶段,脱离不了现实情况,否则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创新中尤其要着眼军事智能化发展,大力开展智能化作战和军队智能化建设理论研究,但同时也不能忽视军队机械化、信息化建设现状,如果脱离实际、一味超前,搞出来的成果就会成为中看不中用的“空中楼阁”。
实践推进:坚持理论创新与实践检验紧密互动
实践是检验理论创新成果的“试金石”,“实践—理论—实践”是军事理论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必须运用现代思维模式和方法路径,在军事实践中不断探索、验证与发展军事理论。
注重“工程化”设计。就是运用工程化的思维和方法,对军事理论创新进行系统规划和层次化设计,将理论“蓝图”转化为可与实践紧密对接的“路线图”。提出作战概念,着眼未来作战需求及装备技术发展,开发新的作战概念,推动军事理论创新和作战方式变革。明确标准原则,进一步研究作战概念所涉及的空间领域、行动对象、主要行动方式和预期效果等,框定约束作战概念的标准规范和相应规则。确定作战构想,依据作战概念的主旨内涵,紧密结合作战任务和战场环境,具体设计作战力量、作战样式、作战进程和作战方法。进行实验验证,采取建模仿真实验和实兵实验的方法,模拟战场环境、推演作战构想、验证战法成果、积累作战数据,以检验、改进和完善理论。物化设计成果,将经过检验的作战设计成果,纳入作战理论、政策建议、条令法规等,用以规范和指导部队作战训练实践。
拓展“预实践”平台。充分运用作战实验,借助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技术等仿真实验技术,对未来作战环境、作战行动、作战过程以及武器装备性能等进行仿真和模拟,反复推演评估并不断修订完善,使之最终可投入实战和军队建设实践。注重运用试验部队,有针对性地确定试验任务,通过明确试验环境、试验程序、试验标准,对理论概念和构想进行验证,并注重积累试验数据。综合运用实兵演练,依托大型训练基地和假想敌部队,重点发现、解决理论设想和静态试验不易暴露的问题,在最贴近作战与建设实际的状态下验证与发展军事理论。
完善“转化链”路径。军事理论创新成果能否用于指导现实及未来军事实践,是检验理论创新价值的关键所在。必须完善成果转化应用机制,形成从理论到实践的快速转化链路,打通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对经过检验验证的创新成果,及时充实、纳入到军队总体规划、军事法规及作战预案中,切实发挥作用效益,克服理论和实践“两张皮”现象。打通军队、非官方研究机构和民间智库相结合的军事理论创新成果转化渠道,使来自各方向各层次各领域的成果都能顺利进入军事实践,解决成果创新“体内循环”问题。
问题导向:坚持破解未来战争面临的理论困惑
科学回答并解决军事实践发展提出的重大问题,是军事理论创新的本质要求和核心职能。必须以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导向和突破口,在聚焦破解未来战争难题中实现创新发展。
探索制胜规律,聚焦战争指导创新。探寻打赢战争的新方法新举措,是军事理论创新的关键任务。当前,战争形态加速向体系化、智能化迈进,“网络中心、信息主导、体系支撑、联合制胜”的信息化战争本质表现得愈加突出。深化战争控制问题研究,着重研究如何在实现国家总体战略目标下,处理打与不打、什么时候打、怎么打、打到什么程度等重大问题;深化战争威慑问题研究,搞透信息化时代威慑行动的作用机理,把军事威慑一般特点规律与我军履行使命任务结合起来,探索创新慑战一体、以慑控局的方式方法;深化战略运用问题研究,突出围绕不同战争行动和作战目标,提出相应的战争方式、战争手段和战争指导思想,探索实现“塑造态势、管控危机、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的有效途径。
着眼未来战场,聚焦作战关键创新。作战思想是作战理论的核心与灵魂,其先进性和科学性直接影响未来作战实践。从发展趋势看,未来战场在精确化、远程化、网络化的基础上,融合智能技术、无人技术、隐形技术等新概念技术,使“无人、无形、无声”作战呼之欲出,必将引发作战思想、作战样式乃至战争形态的新一轮革命性变革。要高度重视研究新技术的作战效用,探讨最新科技手段对作战方法和作战体系的影响,深化新型作战力量运用研究;高度重视作战方式的变革要求,抓住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本质特点,研究体现信息赋能、网络聚能、体系释能要求的作战理念、作战指导和指挥方法,探索形成“以能击不能”的战法对策。
理技融合:坚持军事理论与军事科技协同创新
技术决定战术,战术牵引技术。理技融合,是实现军事理论与军事科技协同创新,有效提升军事理论现代化质量效益的必由之路,必须准确把握实现理技融合的着力点。
手段方式融合。打破理论研究和科技研究二元分立、双轨运行的传统模式,是实现理技融合的重要基础。信息时代大量科学技术领域的新方法新手段迅速进入军事理论研究领域,对军事理论创新产生了重要催化作用。博伊德、沃登等美国军事专家就是将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系统科学方法引入军事研究,提出了“战略瘫痪论”“五环目标论”等新理论。要把理论引领与科技引领、理论构想与技术实现结合起来,注重运用技术原理探索战争制胜机理。不断强化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持续推动军事科技对军事理论的渗透融合。
要素职能融合。融合使用军事理论和军事科技研究要素和力量,是实现理技融合的关键途径。打破编制壁垒,坚持按照一体化编配科研资源,对理论和科技研究要素统筹使用、联合编配。在机构设置上要注重模块优化、要素整合,科学编设基础理论、军事需求、总体论证、实验评估、分析计算等科研要素,为军事理论创新提供科技支撑;在职能任务上注重合理交叉、功能复合,摸索军事理论研究机构承担参与模拟实验、量化分析、系统集成等职能的路子;在力量使用上注重联合攻关、混合编组,组成专业融合、知识融合、理技融合的创新团队,达成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效应,为提升军事理论创新质量注入源源动力。
人才培养融合。积极探求理技合一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理技融合的必然要求。坚持提高人才培养起点,坚持更新人才知识结构,对理论和科技研究人员分别加大科学技术、军事理论知识培育,弥补短板,培养具备创新意识的“通才”;坚持在使用中培养,采取嵌入式培养的方式,让理论研究者和科技研究人员换岗锻炼,在实践中开阔研究视野、提升理技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