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歌衔接一段时光,旋律的跨度是40年——
秋末,年近古稀的次仁曲珍、德吉和普次又送菜来到乃堆拉哨所。三位老阿妈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背菜上哨所,一年又一年,走了40年。以前军民联欢,她们靠清唱表演藏族歌曲,现在则可以走进哨楼健身娱乐专区,合着电子声乐节奏唱歌跳舞……
改革开放以来,西藏军区哨所文化建设日新月异。放眼远望,一幅衔接天南地北、铺设万水千山的哨所文化蓝图,正在雪海云天徐徐展开。
文化育人阵地遍布雄关
谁能想到,戍边文化曾经靠喊山解压、靠爬坡取乐的詹娘舍哨所,文化建设进入了快车道。西藏军区机关职能部门逐一摸清边防一线文化建设现状,列出清单,按需抓建,让文化育人阵地遍布雄关:连有娱乐室,营有活动场,团有文化长廊,片区有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在新一轮营房改造中,上级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建筑材料用在詹娘舍哨楼建设上,而且还建起配套的文体综合馆及电子荣誉室。
岗巴“高原戍边模范营”的极地观察哨,长期面临如何破解封山期哨所文化“猫冬”的难题。西藏军区既为这样的哨所配备文娱器材,又让文艺骨干随队换防,确保哨所文化活动“冻”中不停。
有了场地和硬件支撑,不少哨所还因地制宜,举办高原周末讲坛、雪山业余党校、极地饭堂广播,让哨所成为文化育人的前哨阵地。
不同舞台演绎别样精彩
雾锁山头山锁雾。旺东哨所驻地潮湿多雨、雾大且浓,能见度极低,属于白天也要对口令的特殊边地。过去,哨兵们娱乐和学习需要“看天行事”。在新一轮文化建设中,相关部门在旺东建起灯光球场,确保哨所官兵在云雾天中也能正常开展露天群众性文体活动。如今,“白天挑灯看剑”已成为旺东哨所一景。
查果拉哨所挺立于海拔5318米的峰顶。哨长白玛多吉站在新一代哨楼上环望群峰,巡逻路上一夜增高的雪山成了他的眼中钉。原来,该哨所防区内的部分雪峰,由于山体松动,风声雨声说话声传播的振动都有可能使其发生雪崩。白玛多吉早已摸清群山习性,常组队定点喊山,及时引爆这些“定时炸弹”。此举既确保雪峰在巡逻期间“情绪稳定”,又让官兵在呐喊中释放压力排泄情绪。喊山已成为该哨所的特色文化。
注重结合对象特点、区别对待、务求实用,是西藏军区改革开放40年抓哨所文化建设积累的经验。樟木边防连的巡逻路远离营区,路上开展文化活动困难重重。为此,上级不仅给该连配备流动书车,还出台挂靠机制,让他们每走一地都可共享当地驻军的文化设施。
立起戍边人的好样子
今年新春前夕,国防部举行例行记者会,新闻发言人现场分享一组照片并讲述边防军人的故事。其中,高原哨兵李江和王猛站立雪中哨位的镜头,感动了亿万网友。
宣传好哨兵在戍边征程上争创一流、竞显风流的事迹,从而提升哨所文化软实力,已成为西藏军区建设哨所文化的重要抓手。短短几天后的除夕夜,他们又推出无名湖哨所官兵为国守岁组图,零点钟声敲响前点击量就已突破200万。
“守海拔最高哨所,做顶天立地军人。”看了英模的“文化剪影”,边防某团巡逻新秀匡扬武在演讲台上掷地有声地给自己来了个“自画像”。这位“00后”列兵说到做到,不仅在西藏军区最苦最险的巡逻道上完成了18岁的“成人礼”,而且登上了军分区军事比武的领奖台。
今年“五四”青年节,匡扬武受邀进京参加“五四”成人礼宣誓活动。他打开和战友巡逻时使用的国旗,在“开往2049”的列车上,庄严地举起右拳领誓。站在他身后的,是北京大学学生代表等首都青年先进代表。当晚的《新闻联播》见证了这位高原边防新兵的荣耀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