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年代军人价值的体现,需要自身实力的支撑。军人的一切能力,都是由打仗能力派生的
大讨论开始初期,部分官兵还是坚持认为,唯有走向战场才能体现军人的价值,上等兵虎宝成是其中之一。讨论中,他率先亮出观点:“军人生来为打仗,不打仗,军人价值根本无法体现。”为此,该旅注重用身边事启发引导官兵。
“女兵张庆‘最美一跪’,是不是军人价值的体现?”这个话题一经抛出,立即引发官兵热议。
今年1月25日上午10时许,该旅女兵张庆结束休假,在北京西站南广场准备转车时,突然听到有人呼救,跑过去看到一位老人晕倒在地。张庆通过观察老人生理特征,判断为心脏骤停。她立即跪在地上,运用战时急救技术为老人实施徒手心脏复苏术,直到“黄金四分钟”的最后10秒,老人恢复了生命体征,转危为安。
更多的例子,在大讨论中显影。
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该旅前身部队官兵闻令而动,万人千车火速驰援重灾区青川县,先后从废墟中救出141名生还者;2015年,河南林州市一处盘山公路发生大巴车坠崖事故,面对常人望而却步的悬崖,该旅前身部队官兵连续奋战6小时,从死神手中抢回13名受伤群众的宝贵生命……
在大讨论中,官兵们好像突然间认识到:尽管我们没有接触过战争,但几乎人人参与过非战争军事行动。这些年,大到1998年抗洪抢险、2003年抗击非典、2008年抗震救灾,小到驻地发生的山火、洪水灾害,每一次都是军人不畏艰险冲在前面。很多媒体在报道相关事迹时,通常使用“又是军人”“还是军人”等字眼。
“战争时和敌人战斗,和平时期同自然灾害战斗,都是在保卫国家和人民,不都是军人价值的体现吗?”该旅政委任志远一席话,引起了官兵们的反思。
一番讨论后,上等兵虎宝成思想发生了转变:“除了战场,和平年代军人同样有实现价值的舞台。和平时期,军人大部分时间在营区和训练场活动,即使外出也通常穿便装,人民群众在享受生活时很少看到军人。但是,当灾难来临时,群众总是最先想到军人,军人总会及时出现,这就是新时代革命军人的价值。”
在这个旅的大讨论中,像虎宝成一样思想发生转变的官兵还有很多。本以为教育目的已经达到,可讨论的深度,超出了教育者最初的设计。
“张庆救人时,情况十分紧急。如果你是张庆,能成功挽救老人生命吗?和平年代军人价值的体现,需要自身实力的支撑。军人的一切能力,都是由打仗能力派生的。”中士李金龙的发言赢得了大家的认同。
一支军队的战斗力水平,取决于它对下一场战争的理解深度和准备程度
随着大讨论的深入,一个问题在官兵脑海里集中浮现:和平年代,如果没有遇到抗震救灾等非战争军事行动,是不是训练就白练了?
该旅旅长朱锡武的一个假设,让官兵们再次陷入了深思:假设军人不刻苦训练,如当年清政府的军队一样军备废弛、在外敌面前一击即溃,当下的中国会是什么样子?
“中国越来越富裕,如果没有强大的军队来守卫,只会和清朝时的中国一样,引来更多的掠夺者”“通过电视看到外国难民经历的苦楚和无奈,我们越发感到,一支强大的军队是人民生活安康幸福的有力保障,是国家迎接挑战的坚强力量保证”……
能战方能止战。当前,我国发展正处在由大到强的关键阶段,国家、民族的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与军队的强大紧密联系在一起。大讨论中,广东籍列兵梁宇帆思想悄悄发生了转变。他入伍前就给自己规划好了,当兵两年就退伍,回去可以拿一笔经济补偿。现在,他打算明年留队继续服役。梁宇帆说:“家乡富饶又临海,一旦有战事,可能首先会遭殃。我有责任和义务练强本领,为提升部队战斗力贡献一分力量。”
和梁宇帆一样,“和平年代不打仗,训练就白训了”的观点在官兵中越来越没有市场,大家都深刻认识到:不是因为和平所以训练无用武之地,而是有了高水平的战备训练才有了和平!
结合大讨论,该旅还组织开展了一项活动:在官兵左胸前显著位置张贴“军事素质牌”,大力营造训练光荣的氛围。
这个标识牌,从左至右分为体能、专业、教学三块,每一块里有空白、一个三角形、一颗五角星、两颗五角星等不同的标识,对应着不合格、合格、良好、优秀四个等级。旅里每月组织考核一次,根据考核成绩决定“军事素质牌”内容。军事成绩写在胸前,尽没尽力训练一目了然。
出水才看两腿泥。很多干部、老兵由于军事素质不过硬,“军事素质牌”里的星星还没有比自己兵龄短的新兵多,很多官兵很难再靠资历兵龄、其他特长“刷”存在感。
以前,工兵连指导员赵衍武觉得基层工作繁琐重复、失落感较强,萌生了转业的想法。在大讨论开展的几个月里,看着自己胸前的五角星越来越多,赵衍武感觉收获满满:“一支军队的战斗力水平,取决于它对下一场战争的理解深度和准备程度。打赢明天的战争,必须从今天做好准备。”
平时即战时,训练即实战。记者随机采访了多名有训练伤的战士,他们当中再没有人为自己身上的训练伤感到遗憾。“谁也不是天生就会打仗。要把这些战斗技能练过硬,不付出代价能行吗?”一名战士自豪地说:“伤疤,是军人最美的勋章!”
军事斗争准备是人的准备,需要能力的准备,更需要意志的准备
大讨论中,该旅组织官兵重温了《战狼2》《红海行动》等多部军事题材电影,官兵们在感动的同时,也深化了和平年代军人的价值思考。
“我们并非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只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电影中的场景对一些人来说只是虚构的画面,但在中国维和部队的官兵眼里,就是真实的战场。”该旅副参谋长郝慧昌走上讲台,向官兵们展示了维和一线的真实照片,意味深长地说,“和平年代,中国军人真的并没有远离战争。”
装步二连上士冯尧是一名文艺骨干,他在梳理网上关于《战狼2》的观后感时发现,很多人都提到了2011年的利比亚撤侨、2015年的也门撤侨,很多人都在猜测“战狼”到底是哪支部队。其实,作为中国公民强大后盾的中国军队,都是“战狼”。该旅人力资源科科长石超在发言中,公布了自己统计的一个数据:全旅数百名官兵有国际维和经历,他们都被联合国授予了“和平荣誉勋章”。
“为维护世界和平,我们时刻准备着。”前不久,该旅奉命组建维和待命部队,并为全陆军进行了示范演示,官兵们争相报名参加,在时间短、任务重的情况下,如期高质量完成了任务。
“军事斗争准备是人的准备,需要能力的准备,更需要意志的准备。”在大讨论中,该旅另一名女兵邹兴越,也成为大家热议的对象。
今年,得知旅里将派人赴外参加“国际军事比赛-2018”军医接力项目比赛,邹兴越第一个报了名。比赛开始后,前期课目进展很顺利,可在女卫生员手枪精度射击比赛前,俄方临时规定所有参赛队必须使用俄式装备,每种枪型只给2个小时的训练时间。面对困难,邹兴越一度想过放弃,但当看到其他国家参赛队员求胜的眼神,她心里瞬间明白了,这不仅是一场比赛,更是一场特殊的战斗,比拼的不只是竞技水平,更是一支军队的战斗力水平,关乎国威军威。
邹兴越迎难而上、沉着冷静,以1发8环,1发9环,而后连续8发10环的成绩赢得满场喝彩,打出了“军医接力”项目举办以来马卡洛夫手枪射击的最好成绩。
记者到该旅采访时,时值部队退伍季。该旅领导介绍,相比往年,今年满服役期战士选择留队的人数有了明显增加,各营连都在优中选优确定留队人员名单。即使由于照顾父母、继续上学等原因选择退伍的战士,临退伍几天训练热情也丝毫未减。置身训练场,看不出来谁即将退伍、谁选择了留队。
擦一把汗水,一位老兵说:“绝不能因为老兵退伍让部队战斗力出现空窗期。穿军装一天,就要24小时准备打仗;在训练场一分钟,就要训够60秒。”
版式设计:梁 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