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时事纵横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搭上新时代的快车

——访广铁集团原军事调度室主任谭铁生


■陈琰瑜 本报记者 孙兴维

“铁生铁生,为铁路而生。”刚坐定,谭铁生就聊起了自己名字的由来。他说,这个名字是由同在铁路工作的父亲给起的,挺有纪念意义,自己很喜欢。

1964年,谭铁生进入铁路系统工作,在一个不知名的小站做扳道员。1978年,他被调入广铁集团军调室,一直干到军调室主任才退休。一直以来,谭铁生都认为是因为这个名字,自己才与铁路一生结缘。

“我刚到军调室那会,京广线到湖南衡阳就变成了单线,车辆调度是半自动的。”今年69岁的谭铁生声音洪亮、精神矍铄。他告诉记者,当时搞调度主要是靠人工——工作人员整天趴在调度台上,手里拿着多种颜色铅笔、钢笔铺画着铁路运行图,外加一部电话机指挥着20多个车站。

事隔多年,谭铁生至今还记得一件事。一次,大浦街站一位职工家属临盆,需要去衡阳医院。由于大浦街站太小,一般的火车不经停。事情紧急!谭铁生向值班主任建议,让过站列车在大浦街站停靠一分钟。值班主任同意了他的建议,为把这个信息传递给列车司机,他们又联系株洲站在列车经过的地方悬挂一个铁盒子作“路签”,里面放着“在大浦街站停靠一分钟”的指令。经停列车工作人员路过时,用一个夹子取走“路签”。最终,列车在大浦街站停了一分钟,才没有误事。

“现在,一个按键就能精准传达调度指令。”聊起现在的条件,谭铁生啧啧赞叹。言语间,充满羡慕之情。他介绍,改革开放之初,广铁集团只负责运营京广线深圳段,共1000多公里。后来,又建设了广梅汕铁路、三茂铁路和海南铁路。如今运行里程达9000公里。截至目前,京广线先后提速6次,运行列车由每天10多对增加到200多对,运力大幅提升。

谈起铁路提速,谭铁生兴奋不已。

“前几天,我的老伙计们乘高铁来湖南看我,从广州到衡阳不到2小时。”谭铁生说,以前,从衡阳到广州的单线铁路一到坪石就“卡脖子”,坐着绿皮火车一路上“咣当咣当”需要十几个小时。

打开话匣子的谭铁生,聊起军列调度也滔滔不绝。他介绍,改革开放之初,即使是绿皮火车数量都很有限,输运新兵基本都是靠“闷罐车”,既没有座位,又没有照明,速度也很慢。

在谭铁生看来,“如今有了高铁,真是天壤之别”。他说,现在输运新兵高铁使用率超过30%,即使是普通列车输运也多数能安排卧铺,乘坐体验舒适,运行速度又快,真羡慕现在的条件。

“关键是,军地沟通协调机制逐步完善,为军列的协调调度提供了有效保障,输运效率因而也大大提高。”聊起以往经历,谭铁生颇为感慨。他相信,搭上新时代的快车,未来的一切一定会更美好。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