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摆臂,调整呼吸……”寂静的桴槎山每到傍晚时分就热闹起来,呼声、喊声在山里回荡,扯着嗓子喊口号的是上士陈利云。别看他个子不高,皮肤黝黑,身材也没那么魁梧,但他可是支队出了名的“跑男”。
这不,在他们驻守的小山上,就有一条以他名字命名的“利云跑道”。下午体能训练的时候,夕阳的余晖照射在岩壁上,将这4个大字映衬得格外醒目。
“利云跑道”从何而来?还得从头说起。
2007年,陈利云从湖南入伍来到武警安徽总队合肥支队六中队。由于身材瘦小,当新兵时他有半数的体能课目不达标。但陈利云能吃苦、不服输。为了达标,他请班长当“私人教练”,开启了“魔鬼式”训练,每天跑1个10公里,外加“3个两百”……不到3个月的时间,陈利云的体重从120斤降到不足百斤,人显得又黑又瘦。“看着训练成绩一点点的提升,吃再多的苦都是甜的。”陈利云很感激班长的“特殊待遇”。
就这样,陈利云一点点地追赶,体能素质逐渐走到了中队前列。2013年,陈利云和战友奉命上山来到王铁执勤排。可别小看执勤,没有过硬的素质还真扛不下来。为了调动大家的训练积极性,上山第一天,他们就接到通知:山上有条跑道没有名字,择期进行山地跑比赛,优胜者将可以用自己的名字给跑道命名。
听到这个消息,陈利云两眼放光。可一次训练中脚踝意外受伤,让他一度中断了训练。“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虽然只是排里的比赛,可要强的陈利云并未放弃,他默默在心里给自己鼓劲。有伤不能系统训练,他就调整训练方式,采取慢跑与负重相结合的方式,强化下肢力量。
比赛那天,陈利云起先落后,但他不急不躁。“跑山路就像汽车爬坡,先稳后快。”陈利云说,前段保持匀速跑,快到三分之二路程的时候,蓄足能量,调整呼吸,加速奔袭。最终,陈利云以优异的成绩摘得桂冠。就这样,这条跑道有了新的名字:“利云跑道”。
上山前,陈利云跑步并不是最快的,那次“半路杀出”着实引起不小的震动,大家纷纷来“取经”。上等兵黄鹏飞1米82的大高个,每次跑步都垫底。陈利云发现小黄的小腿肌肉力量弱,且步幅小、频率慢。为此,陈利云给他开了一剂“良方”,两步一吸,三步一呼,匀速大步往前迈。
方法对路,效果加倍。练了一段时间后,黄鹏飞长跑进步明显,并带动了他参与其他课目的训练积极性。当年底,他在年终考核中5公里跑出18分钟的好成绩,被中队评为“训练标兵”。
而今,陈利云已在部队摸爬滚打了11年,当年的纪录也被多位徒弟打破,但他很开心。今年,新大纲颁布后,他吃透标准要求,不断摸索适合山区部队的军事体育训练路子。“‘利云跑道’是荣誉更是责任,我会一直跑下去、教下去。”陈利云说,只要能帮助战友提升训练成绩,他愿倾囊相授。
上图:陈利云(前)带领王铁执勤排战士开展山地五公里武装越野。
徐 伟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