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她们的绽放


■水 玉

说起女人如花,人们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娇艳美丽、绚丽多彩这类词汇,也许很难把花朵同军队、同铁血战争连在一起,可是我此刻想要说的就是与我有交往的两朵军中绿花,她们的成长折射和见证了我军军事变革的发展轨迹。

海湾战争后,我军军事变革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其间无数军中绿花沐浴着时代的春风灼灼绽放。其中的张可分外引人瞩目,她曾经是我军作战部队的第一位女硕士副团长。

女军人张可之所以能脱颖而出,在于这一时期我军武器装备发生了质的变化,作战的智能较量成分上升,战争相应对性别的要求越来越低,女性甚至在某些方面还具备特有的优势。于是部队就涌现出了一大批女专家、女飞行员、女伞兵、女陆战队员、女舰员、女导弹发射手等,一批女军官走上了指挥岗位。

我曾经在成都军区当了近十年的编辑记者,在做一期与国防大学有关的女军人报道时,我认识了张可并逐渐对她有了深入了解。当时的张可犹如今日的“网红”。她本来是一个穿了11年白大褂的药剂师,父辈的经历和文化基因让她把关注点从白色病房延伸到了铁血战场。白天她是药剂师,晚上则挑灯夜读军事著作,撰写读书心得。后来张可调到某师司令部,成了这支作战部队第一位女作训参谋。凭着顽强的意志和锲而不舍的执着,这位娇弱女子居然完成了我军第一部系统研究西方军事思想史的著作《西方军事思想史概论》。1994年,她考入我国最高军事学府国防大学,成为我军第一位攻读作战指挥专业的女硕士研究生,先后发表20多篇军事学术论文,她撰写的毕业论文《论一体化指挥》的核心部分被摘录进中央军委咨询报告。1997年,张可从国防大学毕业,回到某集团军装甲团担任副团长,成为一名既能驾驶坦克、装甲车,又能组织指挥作战的指挥员。她将理论应用于实战,积极摸索新的训练方法和作战方法,先后完成了十余项研究课题。有张可这样的军中之花,谁能说光耀千秋的花木兰后继无人呢?

进入新世纪后,我军军事技术向信息化迈进,军队体制向合成化发展,陆、海、空三维物理空间扩展到太空、电磁、网络、核等多维作战空间,太空已成为世界军事变革中的战略制高点,“空间战”作为一种重要作战样式登上历史舞台。女航天员无疑是闪耀星汉的天宫仙子。

王亚平就是这一时期我认识的一位女航天员。我先生是部队飞行员,曾为我军第一代直升机试飞。作为飞行家属,我素来对飞行员有一种天然的崇敬和亲近。走近王亚平,就不仅仅是走近一段传奇。王亚平17岁参加空军招飞选拔,成为我国第7批女飞行员,能飞4种机型,参加过多次战备演习、汶川抗震救灾、北京奥运会消云减雨等重大任务。2009年5月通过层层严格选拔,成为我国首批女航天员、神九任务备份乘组成员。刚加入航天员队伍时,王亚平一直没能突破超重训练二级,身体的极限让她难以承受。她一面向“老大哥”们请教,一面加班加点加强练习。第二年,超重训练成绩轻松达到一级。2013年6月,王亚平随“神舟”翱翔太空。6月20日,她实施了天地互动、全球直播的太空授课,在引导孩子们探索太空、追求真知的同时,也展示了我国的综合科技实力,展示了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巨大成就。王亚平是新时期我军绽放在太空领域的铿锵玫瑰。

目前,我国在某些前沿科技领域已取得重大突破,如纳米技术、激光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等,在这些万众瞩目的领域中,我们不无欣喜地窥见了女军人的靓丽身影。随着我军信息化全领域、全方位、全纵深展开,女性参与战争将获得前所未有的机遇,信息战精英、网络战专家、信息情报专家、网络技术专家、大数据人才、舆论心理战专家,都将会有女性的一片天地。

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是前无古人的历史伟业,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前些天我和王亚平相遇,我问她最近在忙些什么?她抿嘴一笑,说:我曾说过,能够再次飞上太空是我最大的梦想。目前正在全力备战中……

作为女军人,我深深地感到自豪,她们是我军气势如虹的军事变革中璀璨绽放的朵朵绿花。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