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春到军营听潮声


■张桂柏

“亲历与见证——我与改革开放40年”文学征文于8月开栏之后,得到了军内外广大读者的热切关注和积极参与,很多作者写来稿件,回忆奋斗的征程,讲述心底的感动,讴歌美好的时代。长征副刊本期推出征文作品专版,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讲述,重温那些深藏于岁月之中的闪光记忆,感受一路砥砺前行的温暖力量。记录的是历史,铭刻的是精神。征文还在继续,我们也期待着更多读者拿起笔来,与我们分享您珍藏于心中的感动与光荣。

——编 者

钱塘江,以奔涌的潮头而闻名。古诗云:“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

上世纪80年代的一天,我有兴观潮而来。站立高处,看到那大潮远远地生成,滚滚推进,速速地汇聚,高高地托举,隆隆地卷起,向堤岸雷鸣般撞击,激起无数浪花……

当时,我在红军团蹲点。该红军团是陆军原一军一师的部队,就驻守在钱塘江畔。随着潮涌的起势、收势,我努力梳理着军营中一件既新且奇的事,那就是随着改革富民政策的推行,越来越多的富裕家庭子弟踊跃参军,就像那潮涨潮落,给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冲击,也不时撞击在我的心头。

改革开放之后,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特征的全国农村改革,使得广大农村爆发出一片盎然的生机活力。广大农民粮丰了,碗满了,衣鲜了,房新了。曾经理想中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不再时尚,“专业户、万元户”不再稀奇,甚至收入十几万、几十万元的农户也逐步出现。富起来的农家子弟,带着一脸的喜悦,也带着一身的时新,应征入伍了。

这些从富裕家庭入伍的战士身上表现出种种新现象:过去,当兵入伍和退伍都是着装“三包一身绿”,保持着革命军人艰苦朴素的本色。而现在,这些“新青年”们穿戴着墨镜、皮鞋、手表、时装等来到部队。这不奇了?

过去干部讲、战士听,组织统、个人通,这是部队集中统一的需要。而现在,“新兵”不一样了,干部讲他也要讲,尤其对“这不准、那严禁”敢提不同意见和建议。这不反过来了?

过去,尊干爱兵,干部当先,思想帮助、体力互助与群体捐助。而现在,这些新战士及其家庭给连队添置东西的多,发现战友有难之后解囊相助的多。这不倒过来了?

异象不一而足,霎时议论纷纭。乍看,革命的军营、红色的长河之中,不知涌进了一股什么样的浪潮?

“新兵”之异,孰是孰非?不久,军政治部主任带领我们再次来到钱塘江边的红军团,召开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对于这些从富裕家庭入伍的新战士应该怎么看、怎么带?与会人员讨论激烈,道出了带兵人心中的众多疑惑:

讲吃喝、图享受,穿奇装、爱臭美……岂不是享乐主义?打“小算盘”、谋“小九九”,喜自我设计、好个人奋斗……岂不是个人主义?明里助人、暗里送礼,交往拉拢、哥们义气……岂止是庸俗关系学,更有拜金主义之嫌。如此种种,怎一个“疑”字了得?!

如何带好“新兵”、破解带兵难?军党委会议室里讨论得很热烈。党委中心组的成员们在解放思想中统一着思想认识。

“‘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是中国人民的久久期盼,也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不断展现。如今,改革大潮势不可挡,人民富起来的大潮势不可挡,富裕家庭子弟参军大潮势不可挡。部队各级干部必须站在政治和大局的基点上,思考问题,看待新形势下的‘新兵’。”政委的话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这些从富裕家庭入伍的战士身上打着时代的烙印,反映时代的特性,他们的主流必须肯定。绝不能抱着旧的观念、‘左’的观念看人。那样很容易把人看斜了,把事看歪了,把兵带偏了。如果不摒弃‘为富不仁’‘无商不奸’等狭隘意识,就会渐生歧视念头,进而会束缚这一批战士的成长,我们的带兵之道也难以与时俱进。”

“这批年轻的时代骄子,希望改善物质文化生活、具有民主参与意识、渴望学习成才、讲感情重友情……这些积极因素需要大力弘扬。还要看到,他们身上也存在着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相伴相生的行为,要因人制宜、因势利导,既充分发挥优长,也决不以长遮短、姑息迁就。”

这次中心组学习,部门以上领导都发了言、亮了观点。经过深入研讨,大家拨开心头迷雾,坚定了方向,要顺应春潮,踏浪前行。

这批从富裕家庭入伍的战士犹如改革大潮涌入军营的潮头、活水,给红色长河带来阵阵冲击,激起波波涟漪。传统的带兵人,对于从富裕家庭入伍新兵的看法客观了。

由“怎样正确看待从富裕家庭入伍的战士”这场大讨论起始,军所属部队 “在改革指导下建设,在推进建设中改革”, 进而全面掀起高潮。在政治教育上,适应这些新战士自我意识强、认知能力好的特点,探索开展群众性自我教育,改变“你说我听、你打我通”的被动方式,实行互动式、启发式教育引导,红军团的做法被《解放军报》分专题进行了宣传报道。在文化工作上,适应求知、求美、求乐的特点,大力普及连队俱乐部,有计划地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其经验被全军推广。在带兵能力培养上,部队分别与华东师大、南大、杭大等地方院校联系办班,同时组织干部广泛参与军校函授学习,提高知识化、专业化水平。在文明营区建设上,文化围墙砌起来了,谈心角、和谐厅、团结路和生活保障中心建起来了,忠诚、精武的氛围更浓厚了。赢心励人、暖心留人的军营环境,吸引新战士们愈加安心服役,苦练本领,以身报国。不久后,在赴南疆自卫反击作战中,这些战士英勇杀敌、血染沙场的事实证明:他们是好样的!

“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改革开放40年,部队改革与地方改革一路相随,高歌猛进。正如钱塘潮涌,一浪紧过一浪,一浪高过一浪,催生军营和大地遍映春晖……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