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追梦的青春最美丽

——我国首位女性发射阵地指挥员张润红首次指挥发射任务速写


■王玉磊 刘宇英 本报记者 安普忠

深秋子夜,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灯火通明,搭载着第41颗北斗导航卫星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静静地矗立在发射台上,等待出征的号令。

这次发射,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123次发射中一次普通的发射,但又是一次不寻常的发射——这是我国首位女性发射阵地指挥员张润红首次指挥发射任务。

“40分钟准备!”11月1日23时17分,张润红铿锵有力的指令从指挥大厅传来,发射塔架上平台陆续缓缓回转,地面控制系统把火箭飞行所需软件注入到火箭上。

张润红双眼紧盯指挥大屏,仔细察看一个个画面、一组组数据,不时拿起笔认真地记录着。

“‘01’指挥员太帅了!”12年前,第一次参与完成卫星发射任务后,张润红和同事们一样激动兴奋,但最令她羡慕的还是“01”指挥员。从那天起,她就踏上了自己的追梦路。

为了这个梦想,张润红足足准备了12年。她先后参与完成80次发射任务,把低温动力系统岗位干了个遍,12次担任系统指挥员、6次担任技术阵地指挥员。这一天,是她第81次执行发射任务,也是她作为“01”指挥员首次指挥发射。

人生最精彩的不是圆梦的瞬间,而是追梦的过程。为了实现“01”指挥员的梦想,张润红毅然剪掉一头秀发,和男同事一样扛加注软管,爬发射塔架,上塔架摆杆……张润红就是这样在汗水与泪水中不断成长蜕变、“逆袭”升级。

“2分钟准备!”23时55分,张润红沉着冷静、有条不紊地发出指令,三级气管连接器脱落,进入转电环节,这是发射前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01”指挥员指挥一次发射任务,表面上看只需下达口令,但背后必须下苦功夫熟练掌握发射场20多个分系统近200个岗位专业知识,更需要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

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在成为一名优秀技术阵地指挥员后,张润红找来各个系统的资料从头学起,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岗位资格证书”。她还主动找经验丰富的“01”指挥员跟岗学习,对全系统、全流程做到了如指掌。

“1分钟准备!”23时56分,发射进入最后程序。指令下达后,控制测量脱插脱落完成,电缆摆杆同时摆开。

航天发射是“万人一杆枪”的事业,任何隐患都可能导致任务失败。“当最严的‘质检员’,做最好的‘守门员’”是张润红一句口头禅,10多年来,她先后发现并成功排除火箭飞行过程中冷氦增压系统异常等10余起重大故障。

这次“01”首秀充满了挑战,上苍似乎有意在考验她。卫星发射前一天,西昌发生5.1级地震,震中距离发射场仅50余公里。

正逐个岗位进行检查的张润红感到地震后,想到火箭正在加注常规氧化剂,便立即赶到现场,上塔逐层检查确认火箭状态。得知任务没有受到影响,悬在心里的石头才落了地。

第二天一大早,张润红组织大家进行全面检查,她特意来到发射塔,跑上跑下检查塔上设备状态,仔细观察箭体有没有发生倾斜,相对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

“5、4、3、2、1,点火!”伴随着张润红清脆响亮的口令,发控台操作手郑重地按下点火按钮,火箭随之拔地而起。

望着火箭带着卫星远去,张润红感觉像是送走了自己的“孩子”。“孩子”放飞了心里有千般不舍,能不能安全到达心里又是万般惦念。

10多年来,张润红仿佛把自己“嫁”给了航天事业,几乎倾注了全部精力和心血。而对自己8岁的女儿,她却充满愧疚:“与其说我生了个女儿,不如说我给母亲又生了个孩子。女儿叫第一声‘妈’不是对着我喊的,女儿走第一步时牵的不是我的手,女儿第一次住院陪护她的也不是我……”

11月2日凌晨1时许,任务指挥长宣布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指挥大厅里顿时掌声雷鸣,同事们欢呼着向张润红跑来,竖起大拇指为她点赞。此刻,张润红的眼眶禁不住湿润了。

“有梦想谁都了不起,有勇气就会有奇迹”——当记者向张润红祝贺时,她已把目光移向了远方:“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工作,为刷新进军太空的中国高度、创造更多中国奇迹,作出更大贡献。”

(本报西昌11月2日电)  

上图:张润红在工作中。

毛星翔摄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