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八一评论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爱国奉献是梦想的车轮


■成晓勇

大自然的夜空,群星璀璨。有的星宿默默燃烧着,很久以后,它的光才走进我们的视野,成为我们仰望的坐标。

“向奉献者致敬”,致敬的就是这样一个个坐标。近日,一批长期在艰苦岗位甘于奉献的官兵代表,将陆续通过媒体走进人们的视线。克服身体病痛、挑战生命极限,14次放弃调离机会,尽心竭力为部队官兵和藏族群众提供医疗服务的彭燕;28年扎根一类艰苦海岛,视平凡岗位为战位的何世荣;深扎戈壁32年,先后参与10余个型号武器系统研制定型任务的杨选春;37年奋战在航测外业一线,钻山沟、攀冰峰、过戈壁、闯沙漠,勘察足迹遍布新疆和西藏阿里地区的张民……他们都是爱国奉献的时代标杆。

爱国奉献者,总会触发我们对于人生价值的思索。他们把实现自我价值与展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融为一体,对他们而言,牺牲和付出不是勉强,而是自觉。爱国奉献者的荣光,是一件又一件小事的叠加,一次又一次牺牲的汇集,一次又一次担当的累积。他们的选择,是真诚自愿的,更是纯洁高尚的。给爱国奉献者以荣誉,宣传他们的崇高事迹和精神,就是要在全军、全社会唤起这种优良品质、崇高精神。

我们这支军队,从不缺少平凡而伟大的奉献者。上世纪60年代初,我国在西北进行首次核试验,这是极为敏感和机密的任务。当时,哈军工的王茹芝副教授和丈夫张相麟分别接到奔赴新疆的命令,但夫妻二人都严格遵守“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的规定,先后登上西去的列车。一天,王茹芝在一棵榆树下等候开往场区的车时,与丈夫偶然相遇。直到这时,他们才知道原来是在执行同一个任务。王茹芝夫妇,正是我军千千万万“坚决服从命令、甘于牺牲奉献”官兵的缩影。

军人职业的特殊性在于:他们流血流汗,为的是“属于千百万人的幸福”。这就是奉献。军人的牺牲奉献,不只是在战场。那些长年驻守边关海岛的官兵,抛洒青春不言悔,豪饮艰辛甘如饴;那些奋战在抢险救灾、维稳处突一线的官兵,心系群众安稳,不顾个人安危;那些在训练场摸爬滚打的官兵,为履行使命苦练打赢本领;那些在大漠深处安营扎寨的科学家,为了国防科技事业,献了青春献余生……人民群众心中的钢铁长城,就在这种点滴付出、无声坚守中浇筑而成。

当今时代,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然而,日益激烈的竞争,急功近利的风气,也使一些人被“利己”俘获。他们以“自我”为圆心精心设计自己的人生,竭力以功名利禄为圆心描画“幸福圆”。事实上,失去了坚守理想的笃定、承担责任的充实、帮助他人的快乐,这样的人生是迷失的。奉献精神任何时候都不能封存、不能衰退。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哪项事业能在“只顾索取、不讲奉献”的环境中成功。今年,习主席对“守岛英雄”王继才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大力倡导这种爱国奉献精神,使之成为新时代奋斗者的价值追求”,这既是对崇高精神的褒奖,也是对民族复兴力量的凝聚。

在艰苦岗位甘于奉献的官兵还有很多很多。对于他们,我们不能只是欣赏和感叹,而要见贤思齐、关心爱护。爱国奉献并非英雄和模范的“专职”,他们的选择也并非可敬不可为、可羡不可行。超越一己得失的考量,遵从崇高使命的召唤,人人皆可成为“他们”。同时,各级组织还要主动想想他们的难处,满腔热忱帮助他们解除后顾之忧,让他们心中充满温暖、更添动力。

革命先辈说:“爱的办法便是牺牲,牺牲的精神便是爱。”当爱国奉献在全军、全社会蔚然成风,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一份力,强国强军伟大梦想的车轮就能突破险阻、向前驰骋。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