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紧围绕中心、服务中心、保证中心,既是政治工作的重要原则,也是政治工作的生命力所在。然而,有的单位“自我设计、自我循环、自我检验”的问题因为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政治工作的威信威力也就难以彰显。
投入越多,浪费越大;抓得越多,危害越大;忙得越多,干扰越大。“三个自我”的出发点是“自我”,实质是和平积弊;貌似服务中心,实则是战斗力的大敌。
走访西部战区空军部队,从雪域高原到大漠戈壁,从边防一线到内陆盆地,练兵备战火热展开。对于如何纠治政治工作领域的和平积弊,大家讲得很深切,愿望也很迫切。
战区空军首长告诉记者:“政治工作者需要拿起镜子照照自己,真正看清政治工作自身存在的问题。”他认为要以“三面镜子”自警自省:一面是红色传统,一面是基层官兵,一面是未来战争。
比“视觉盲点”更可怕的是“思想盲维”。破除和平积弊,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回归本色、回归本真、回归本业。镜鉴意识,为我们提供了审视新时代政治工作的新坐标系。
第一面镜子:初心之镜
——时代变了,面貌新了,更须在“初心之镜”里找到自我
在西部战区航空兵某旅军史馆,珍藏着一则故事——
1953年6月24日上午,100多架敌机对鸭绿江大桥进行空袭。志愿军空军32架飞机同兄弟部队并肩作战,击落敌机5架,击伤1架,从此敌机未敢北犯。
那天,年轻的飞行员李春吉追击2架敌机,入海30公里,与敌“空中拼刺刀”。将敌长机击落的同时,自己驾驶的战机中弹。李春吉海上跳伞,与惊涛骇浪搏击7小时,最终获救。
所向披靡胜有因。查阅军史资料,当时部队边打边建、边打边练,在战斗中锻炼成长,部队政治工作者把思想工作开展到机翼下,深入一线开展教育,在飞行员心中立起战斗精神旗帜。
“我军政治工作从硝烟走来,服务保证打赢是其‘根’和‘本’。”该旅政委张红平告诉记者,使命任务拓展到哪里,政治工作就应服务保证到哪里。
作为英雄部队的传人,这个旅至今坚持着一个优良传统:政治干部全程参与到下达任务、战法研究和检讨反思等各环节。
然而,时光荏苒,我军30多年不打仗,政治工作的“和平病”也在一些单位和个人中不同程度地显现。
今年年初,某旅一些干部的微信里流传了几份夹杂着负能量、灰色调的帖子,转发帖子的是一名政治教导员。
帖子虽小,折射的却是思想深处的和平积弊——过日子的思想浓厚,把当兵当成谋生手段,考虑个人事多、考虑打仗事少,心中无使命、眼中无敌人。
面对负能量的言论,为什么有的政治干部没有开展批评?这一现象引起了旅党委的深思。旅政治机关当夜开会研究,第二天下午,全旅上下组织了一次特殊的党日。
“时代变了,面貌新了,更须在‘初心之镜’里找到自我。”一名政治指导员在体会中写道:“这个‘自我’,说到底就是政治工作、政治干部的价值取向。”
狮泉河烈士陵园,某旅政治干部凭吊了李狄三烈士。1950年,李狄三作为进藏先遣连党支部书记,奉命率部入藏。在高原高寒、缺氧缺衣、少食无药的情况下,他带领官兵百折不挠,英勇斗争。把五星红旗插到噶大克后,包括李狄三在内的63名官兵牺牲倒下,埋骨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雪域。
老一辈革命家说,“政治工作要在最艰苦的时刻闪光”。那年夏秋之季,地导某旅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陌生地域驻训。行军中战车倾覆、拉动中战车故障、高原缺氧的痛苦……旅政委时顺波亲身经历了重重困难。他吸着氧气写下一本《战地政治工作笔记》,文中写道:“执行任务中,官兵们期待的政治工作不外乎:①发自真心,不搞花架子;②急难险重时冲锋在前,官兵自然跟上;③边干边组织,发挥中流砥柱作用;④总结工作时,多表扬身边官兵。”
“年轻的官兵不会天生想打仗、谋打仗,这根弦是靠政治干部的实干真干带头干、一环一环拧紧的。”时顺波如是说。
第二面镜子:基层之镜
——政治工作有没有归正位置,不妨用“战士的眼睛”来校准
“一个连队,一个季度开展了46次思想政治教育。”2017年初,某基地机关到基层检查时发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数据。
登记本上的46次教育,究竟在官兵心里产生了什么效果?此事引起战区空军党委的高度重视,随后在全区范围对5个不同类型基层营连的经常性教育情况展开调研。
抗日战争时期形成的《谭政报告》就曾指出,“不能在我军基本任务与当前具体任务以外再有所谓政治工作的独立任务。”离开了战斗力标准,政治工作就失去了目标和方向,成为毫无意义的“空头政治”和“空洞说教”,而只考虑规模效应和轰动影响,必然会形式大于内容、过程重于效果。
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去除积弊亦需久久为功。一名干部不无忧虑地说:“精致的形式主义,大家既反感,却又深陷其中。”
对此,西部战区空军党委有着清醒的认识,他们修订战区空军党委和机关《加强自身作风建设有关规定》,从加强调查研究、改进会风、精简文电简报等方面,提出24点具体要求。“少琢磨词,多琢磨事”成为大家共识。
防止带着“积弊”查“积弊”,他们提出:沉到一线,少听汇报、少翻资料、少看登记,重点帮助基层找到问题症结,研究破解之道。
政治工作有没有归正位置,不妨用“战士的眼睛”来校准。7月19日,航空兵某师的主题教育大课采取专题辩论会形式组织,正反双方以“和平积弊战时才能根除”“和平积弊平时亦能根除”为正反辩题,展开思想交锋。登台的都是一线官兵,兵言兵语厘清了大家的现实思想困惑。今年来,这个师政治教育大课“变身”辩论会、反思会、演讲会,每堂课都令人耳目一新。
“政治工作应该像空气,日用而不知;像盐,融入到一餐一饭中;像血液,在机体内流动循环。”战区空军政治工作部主任蔡立山认为:“政治工作破除和平积弊要追求三种境界,无形支撑有形,无字高于有字,无声胜于有声。”
“大集中、小穿插”是他们始终坚持的一项政治工作传统。“集中”就是时间、人力、精力集中,把中心工作做好。“穿插”就是利用训练间隙,有针对性地开展政治教育和党团活动。每一个训练场次都有两份计划,政治教育要求准备充分、内容要精、方法要活。
航空兵某师连续参加高原试飞验证、海上岛礁模拟空投空运等大项任务,6种机型、不同机组长期处在机动中,每次执行任务前都有相应的政治工作小计划,真正做到展翅千里不断线。
“政治工作的阵地在哪里?不在窗明几净的办公室,不在雄伟壮观的礼堂讲台,而是在官兵们的心坎上。”航空兵某旅政委刘韬对此深有感触——
沙尘暴像一堵墙,排山倒海向机场压来。此刻,仍有4架战机在空中。面对突发情况,这个旅指挥员冷静指挥,飞行员精心操作,空地协同配合,战机安全着陆。
这个旅组建6年6次搬家,从繁华都市挺进大漠戈壁,环境陌生、条件艰苦,艰难复杂的考验已经不是一次两次。
面对各种思想冲击,他们着力把政治工作做实做细:旅党委正副书记找常委谈,旅常委找基层主官谈,基层主官找一线官兵谈,每一个人都掏心窝,说真话,在心窝里找到工作的“杠杆”、找准工作的支点,保持了部队上下一心、思想稳定。
第三面镜子:战争之镜
——政工岗位就是战位,带兵打仗应是政治干部的本职和专业
坐在作战席位上,就要有打仗的本事——
那年深秋,战斗警铃突然响起,一个“不明飞行物”窜入责任空域。如何决断?指挥所内,政工席值班员果断向指挥员提出建议。随后战机升空,经过侦察后成功将目标击落。精准判断与科学建议背后,是政治指挥员对空中低小慢目标的多年细致研究。
再看一场防空演习。战机来袭,导演组临机导调:“地导某营营长负重伤,更替指挥员指挥。”然而,仓促上阵的政治干部却因为指挥失当“走了麦城”。
60年前,人民空军组建之初,政治干部大多是陆军出身。装备技术含量高、飞机操作难度大、飞行训练组织指挥复杂,这让习惯于带兵冲锋“跟我上”的老政工们犯了难。
为此,朱德元帅要求政治工作人员“不仅保证忠实可靠、勇敢坚定,还要加上技术,把政治和技术很好地结合起来”。一场政治干部学军事、学指挥、学技术的活动随之轰轰烈烈地展开。
如今,现代战争形态不断演变,我军力量体系重塑组合,政治干部如何在其中找准自己的战位?在新质战斗力生成中,政治工作如何体现新的质效?
航空兵某旅于今年初改装新型战机,同时展开军事训练新法规试点,政治干部面临的课题艰巨复杂。旅政委许加平带领政治干部认准一条主线:政治工作“钻技术”不是当“技术助手”,而是发现技术工作规律,发现技术人员思想活动的规律,做好掌握技术的人的思想工作。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到航空兵部队采访,政委和政治工作部主任随身的公文包里,除了当日的飞行计划,还有飞行训练大纲、机务维护规程、飞机设备手册,随时翻看、勾画背记、主动提问,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
一名年轻的飞行大队教导员说:“感知和体会飞行员空中的状态,一是靠问,二是靠反复观看空中视频,研究各种飞行数据,只有这样才能与飞行员的思想同频共振。”
“钻进去”才能“冒出来”。走访西部战区空军部队,记者耳闻目睹政治干部练兵热情:雷达、地导、电抗等地面部队的政治干部同步参加比武,个人成绩作为团队成绩重要一项;航空兵部队政治干部与飞行员共同参加飞行训练法规理论考核竞赛,一批“理论通”“法规通”涌现出来。
战区空军各部队广泛开展“实战化训练规律大家谈”,政治干部参与热情高,年度有课题、演训有总结,打一仗、进一步,实践一段、总结一番、提高一步,一些研究成果针对性很强。
7月初,某基地参加“红剑”体系对抗归来,部队上下随即展开了检讨反思,数十条意见建议摆上桌面。检讨中,大家还是感到军事行动中政治工作与军事任务和官兵实际“贴合度”不高,口号化、概念化的东西太多,“对接点”太少。
致力于解决这一痼疾,西部战区空军机关扎实开展战时政治工作理论创新课题研究,组织力量系统梳理重大演训任务中形成的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制定49个政治工作方案预案和配套措施,形成9个军事理论研究成果,坚持融入日常训练,搞好常态化推演、实战化检验、动态化更新,推动政治工作准备真正向现实作战任务聚焦。
版式设计:梁 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