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军事论坛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练兵备战莫轻视保障力


■宋振宝

●锻造强大的保障力,既要靠装备技术建设,更要靠紧贴实战的训练。

习主席在军委后勤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着力建设一切为了打仗的后勤,坚持保障打仗的根本指向,抓紧解决制约后勤保障力生成提高的重点难点问题。培养“打仗型”后勤人才,锻造“打仗型”保障能力,是能打仗、打胜仗的内在要求。

时下,全军部队实战化军事训练不断走深走实,信息较量、速度比拼、火力压制,出奇制敌、击敌软肋、撕敌防线,演兵场上亮点纷呈。参照对比中可以看到,一些部队实兵对抗前沿阵地炮火硝烟弥漫,后方保障阵地战味却较淡;更多难情险情危情设置在直接对抗中,间接的保障力量对抗却设置得较为简单,与实战贴合不紧。这种不重视部队保障力建设的惯性做法,有着极大的危害性。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从古至今,历史上很多战争打的就是“保障力量的角逐”。伴随科学技术的进步,战争形态越是演变,对作战保障的要求就越高、依赖性越强,从古代粮草的运输存储到如今信息技术的系统支撑,保障力量由简单化、直接化转变为系统化、智能化。可以说,谁的保障优势越强,谁的战场主动权就越大,胜战的几率也就越高。

离开保障力量的谋划计算,部队是难以打仗的。宋代大科学家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中详细记录了宋朝军队的后勤设计:每个民夫可以背六斗米,士兵自己可以带5天的干粮。一个民夫供应一个士兵,一次可以维持18天。得出结论,用三个民夫来供应一个士兵,是最合理的搭配。如此一来,如果要出动十万军队,至少要用三十万民夫来运粮。如果想把仗打赢,光靠这些基本的计算远远不够,必须对保障力量与作战力量进行统一筹划。在第二次反法同盟战争中,为了达成战略奇袭的目的,拿破仑决定翻越圣伯纳德山口进军意大利,很重要的原因是,他考虑到其他三个山口虽相对易行,后方保障却跟不上,容易受敌军牵制,而圣伯纳德虽险,离补给地日内瓦却较近。正是他在权衡战略、战术之后,慎重筹划后勤补给,使部队出其不意地大获全胜。

锻造强大的保障力,既要靠装备技术建设,更要靠紧贴实战的训练。平时不注重保障训练,战时很可能“战保脱节”,贻误战机。这就要求部队在开展实战化训练时,把综合保障力列入训练计划、纳入考评范围、作为检验标准,把战略战术与后勤保障一起融入作战体系。在训练模式上求创新,运用网络化训练推开模块化训练,创新流程化训练;在训练内容上求突破,标准上求实效,加大适应性对抗性训练强度,磨砺出适应信息化战争的综合型保障力。战争实践证明,实现决胜千里的作战目标,必须建好建强覆盖全面的“保障网”。唯有着眼未来复杂的作战模式、战场环境、战争要素,探索适应陆、海、空、天、电等多种保障方式,提升装备技术含量、优化保障力量编组、谋求人才能力提升,才能保持良好的后勤备战状态,做到“急时拉得出、战时保得住”。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