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军人健康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医者既要治病更要医心


■汤 如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去医院看病,有些医生经常上来就问患者哪里不舒服,然后开出一堆化验单,或者X光、CT之类的检查单,让患者做完检查再来看病。这种对技术盲目依赖的医疗方式,拉远了医患之间的心理距离,也容易引发患者诸多不满情绪。在这种情况下,病人对于关爱和同情的渴望就很容易被深深的失望所取代,双方有效沟通的难度随之增加,进而导致医患关系呈现出更为复杂的态势。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有些医务人员眼中,病人仅仅被抽象为疾病的“样本”,医务人员重“病”轻“人”,缺乏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去理解、感受病人的痛苦。此外,不少医生疏于与患者沟通,过分依赖技术和设备,这种现象在有些医疗部门甚至已经成为常态。而作为医生,必须走出“见病不见人”、甚至“见机器不见人、见数据不见人”的误区,以对生命的敬畏来驱散心头冷漠的阴霾。

在美国纽约东北部的撒拉纳克湖畔,镌刻着一位西方医生特鲁多的名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它告诉人们,医者的职责不仅仅是治疗、治愈,更多的是帮助、安慰。所以在医疗过程中,医者需重在医心。医患者之心,亦是医医者之心。令人欣慰的是,现在大家已经逐渐认识到这个问题。比如,医学界前期提出要发展“叙事医学”,就是要求医生看病不单单要关注病人的疾病表现,还要关注患者的经济状况和心理状态,以及家属的反应等,这些都必须包含在医生看病的范围里。

在20世纪以前甚至更早,医生是医学专业人员,也是患者及其家人的朋友。那时候,人们非常珍视医患之间亲密的信任关系。医者去患者家里看病,会先和家里的老人家问好,也会摸摸孩童的头与孩子拉拉近乎,然后耐心聆听患者的病痛,给予患者最大的心理支持。

“欲治其疾,先治其心。”治病之法,当身心俱调,且以治心为主。心理因素对人的健康具有重要影响,比如恐惧容易产生癌症,癌症也会引起恐惧。很多癌症病人,不发现则已,一经发现很快就会病情加重,这都是心理作用的结果。所以,医者既要治病,更要医心。

当前,随着部队训练强度加大,工作任务加重,官兵在身体和心理方面都会暴露出这样那样的健康问题。因此,每一位军医在与患病官兵接触、谈话及检查诊断的过程中,都应树立心理疏导与治疗结合的意识。在训练场巡诊中,要用医者的责任心、爱心、热心、细心和耐心,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和风细雨、潜移默化地调摄患者的精神,理顺患者的心理,无形中也在为医患和谐创造温馨的氛围。

随着部队训练实战化程度不断提高,对每一位部队医务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诊疗中,不但要展示好医生精湛的医疗技术水平,更应体现出医生个人的人文与道德修养水准,从而在不断的临床历练中达到医病、医人、更医心的境界。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