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瑟瑟,层林尽染,综合训练场上洒满了被雨滴打落的白桦树叶,一片片的金黄美不胜收……新兵营开训不久,一场秋雨不期而至,未等冬装发放完毕,气温就骤降至2℃。的确,北疆的秋天冷得有点着急,就像我踝关节的训练伤一样,让人猝不及防。
对于“00后”的我来说,手机、电脑、网游简直就是业余生活的全部,操场和锻炼在我的时间表里似乎早已无处安放。记忆中,最近的一次跑步锻炼,要追溯到3年前上高一那会儿了。所以,3公里新训课目常令我夜不能寐,一想到那从未挑战过的距离和严格的时间标准就犯怵。
“武装奔袭是咱步兵的看家本事,穿插迂回、侦察破袭哪个少得了跑?只要肯坚持,人人能当飞毛腿!”我的班长邹磊带兵经验丰富,尤其善于思想动员。刚到新兵连没几天,他就站在未来战术层面郑重地向我们阐明了练好3公里的重要性。
还真别说,经他那么一讲,我原本一听跑步就紧张的情绪逐渐转化成了斗志,心里暗想:3公里有什么好怕的?大胆挑战往前冲!
期待已久的“跑道首秀”终于来了。“咱们今天先跑600米,而后做拉伸练习……”让人没想到的是,值班员是保守派,他只允许我们跑600米,美其名曰:先易后难。“难道是‘饥饿训法’?这哪行?明摆着耽误我们进步!” 显然,他低估了我们那颗上进的心。
“真是‘饱汉不知饿汉饥’!走,咱俩‘开个小灶’。”突然,同班的舒家斌冲我低声说道。我俩相互对视一眼,再望望眼前空旷的营操场,一种前所未有的默契迸发而出。
“56秒!”舒家斌喘着粗气,一边减速一边大声向我报出成绩。就在全连带回的间隙,我俩故作弯腰系鞋带,未等大家回到宿舍,就一溜烟冲完了营操场两圈。那脚下生风、热血澎湃的感觉是在任何网游、读屏中都体会不到的。
我们风驰电掣的励志一幕被指导员冷枫麒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晚点名时,一场预防训练伤的随机教育开始了:“部分新同志‘比学赶帮超’意识强,新训不久就主动在体能训练中‘加餐’,这样的精气神儿值得肯定,但大家训练底子薄,体能训练一定要循序渐进,严防各类训练伤发生。”
指导员话匣子一开就收不住了,把几年前的伤病史都搬了出来:“我是马拉松爱好者,刚开始训练的时候,只顾‘猛打猛冲’,3公里、7公里、12公里……不到两周时间就挑战了一次半马,结果脚踝、膝盖疼了半个多月。”随后,连长补充道,营区训练场大多都是水泥、沥青地,在下肢肌肉强度不够的情况下盲目加量,极易导致关节损伤。
其实,那天晚上我并没弄懂肌肉力量与训练伤到底有啥逻辑关系。当再次站上起跑线时,诸如“梯次加量”“预防训练伤”的提醒早已被战友们如火的训练热情覆盖得无影无踪。那天,排里第一次组织2000米小测试,仗着前几天“开小灶”练出来的底气,我第一个冲了出去。撞线的那一刻,我欣喜地发现,身后竟还有那么多战友。我果断又折返回去,不仅激励了战友,还加练了自己,收获满满!
然而,第二天,我的脚站不住了,着地的瞬间脚踝有种针扎般的刺痛。一瘸一拐地走向卫生队时,我突然意识到:最近过量了。
“踝关节周围的小肌群,比如小腿后侧的比目鱼肌和腓肠肌,对脚踝有很强的保护作用,这部分肌肉强度越大、力量越足,落地时缓冲能力就越强,就越不容易出现脚踝损伤。同理,其他关节也一样。以后一定要加强全身肌肉的力量训练……”耐心的军医好好给我上了一堂运动护理课。
一百遍说教,不如一次亲身体验。现在,我每隔一天都会选择性进行一次上肢、下肢或核心的力量训练,一周正好一个训练周期。谁要再向我炫耀跑量,我一点都不心动,不是因为脚伤还未痊愈,而是因为我要等一等还未强壮的肌肉。
(史建民、胡跃华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