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领导下部队调研,部队介绍今年以来拿了很多“第一”。他详细了解后,却发现这些“第一”,有不少是与打仗不相关的事。调研结束,他语重心长地告诫部队:战场打赢才是军人该争的“第一”,对打仗没用的“第一”,得再多都没有太大意义。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军事领域向来是最具竞争特质的领域。对军人而言,“见第一就争,见红旗就扛”是矢志不渝的追求和目标,全力以赴、奋勇争先的精神什么时候都不能丢。但所争之“第一”必须是与战斗力建设有关的“第一”,所扛之“红旗”必须是飘扬在胜利高地上的“红旗”。如果不看“第一”成色,不管是否有利于提高战斗力,事事都去“争第一、扛红旗”,就容易分散部队精力,使官兵朝背离打仗的方向用劲,造成导向偏移、重心游移。
兵者,以战为本。军人真正的荣耀需在战场上获得,真正的功勋要在硝烟中建立。一旦眼睛里盯的“第一”过多,既想着安全第一又想着业务第一、“奖牌”第一,这也想问鼎、那也想夺魁,就会让自己眼花缭乱,扰乱一心备战的主业,最终可能“第一”拿了一大堆,战斗力建设却原地踏步甚至有所退步。
军人生来为战胜,打胜仗靠的是实打实的真本领。而这个本领,是平时训练场上无数个“第一”的积累。今年以来,全军上下掀起群众性练兵比武热潮。从指挥员比武考核到战役参谋比武,从“巅峰”特战比武竞赛到“奇兵”系列新型作战力量比武,从“金头盔”“金飞镖”到“国际军事比赛-2018”,一个个“第一”的诞生,都有着鲜明的指向性:拉近与战场的距离,用含金量、含战量让“第一”名副其实。
战争是最严酷的审计师,也是最严格的裁判员。作战双方谁能最终“夺冠”,主要看谁的“第一”成色更足、分量更重。甲午海战前,北洋水师“定远”“镇远”舰在吨位、火炮口径、射程等方面都居“亚洲第一”,而这些“第一”却没能换来战场上的胜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人员素质、战争理念等与战场关联度更大的比拼上没有取得“第一”,最终导致惨败。血淋淋的教训告诉我们,一支军队,打仗的本事不足,是最致命的不足。我们只有以存亡之心对待备战打仗,切实把武艺练精湛、把本领搞过硬,坚决破除一切假大空的东西,才能不辱使命、不负重托。
与打仗无关的“第一”装点不了门面,战胜不了对手。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懂,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人却依旧“我行我素”。有的片面强调单项业务工作重要性,与中心工作争“频道”、抢“时段”,搞“业务第一”;有的为了突出自己分管工作的“地位”,巧设名目、巧立项目,开展花样繁多的评比竞赛,搞“奖牌第一”;有的片面以安全论成败,把抓安全与提高战斗力对立起来,搞 “安全第一”……凡此种种,导致基层官兵疲于应付,对练兵备战造成干扰,理当戒之。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名利的牵绊过多,“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其他事必定干扰中心工作、冲击练兵备战,到最后就可能如狗熊掰玉米一样,什么也得不到。珍惜和赢得那些对打仗有用的“第一”,一门心思钻研打仗,练就一剑封喉的真本领,才能为打赢蓄足底气。
争什么样的“第一”,不仅能反映一名军人的价值取向,也能反映一个单位、一级党委的政绩观。搞建设、抓战备,是坚持“打赢政绩”还是搞“出彩政绩”,是注重“潜性政绩”还是重视“显性政绩”,是重用“点兵的”还是青睐“点菜的”,最能检验出政绩观是指向打仗还是指向别的地方。正确的政绩观树不牢,“第一”越多,与战斗力建设的初衷就越远,官兵的意见也会越大。
没有哪一种荣耀,比战胜敌人更高;没有哪一种“第一”,比“比武第一”更有价值。面对风起云涌的国际局势,我们只有加快练兵备战的步伐,以“只争第一”的信念和姿态迎接下一场战争,才能挺立强军打赢的潮头,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作者单位:军委办公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