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军营观察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上面千条线 下面一根针

基层“这根针”能穿多少线?

——对第83集团军某合成旅机关适应新体制“三个转变”的新闻调查


■徐水桃 本报记者 胡春华 特约记者 康 克

该合成旅组织实兵对抗演习。

少习惯做“加法”,多善于做“减法”——

莫让机关的“好意”成为基层的累赘

基层官兵最烦啥、最怕啥?在第83集团军某合成旅调研,这个话题触动了基层官兵的那根“心弦”。

一名战士说,最烦迎接检查。过去,只要上级一来工作组、检查团,无论与基层关系大不大,开会、自查、背题库、补笔记、打扫卫生等一些迎检“规定动作”必不可少,原本的工作计划被打乱。

一名连队主官说,最怕会议“连环套”。以前总看领导和机关忙开会、学文件,没想到现在连自己也陷进去了,不管大会小会都要求主官参加,就算有“分身术”也难以招架。

许多官兵感慨,不怕训练苦累,就怕折腾受罪。

面对基层官兵吐槽,部队管理科参谋李蒙感到有些冤枉:其实机关也不容易,大家都想把自己分管的工作干好。就拿打扫卫生来说,虽然并非上级检查内容,但为了给工作组留下好印象,机关总想把工作安排细一点、做得好一点。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这根针”,能穿多少线?长长短短的线,粗粗细细的线,形形色色的线,都往这个“针眼”里穿。正是这种习惯于做“加法”的“好意”,让基层官兵承受了不该承受之重。对此,旅党委校正抓建思路:“不乱作为,从严把关,不能再让这种‘层层随意加码、级级插一杠子’的好意变成基层的累赘。”

他们切断了过去可以随意下发通知的“内网通”服务器,明确所有通知必须经旅值班首长审签后归口到旅作战值班室统一下发;出台了“每周基层主官参加的会议一般不超过2个”“每月大项活动一般不超过3项”等硬性规定,旅定期召开协调会,对无关、次要的工作合并删减。

从习惯做“加法”到善于做“减法”,这个转变并不轻松。今年6月中旬,一名机关科长图方便私自给基层下了个电话通知,被要求在全旅干部大会上作检查。为立起制度的权威性,他们每月梳理汇总基层接收上级机关通知情况,区分微信通知、网络通知、电话通知等8种类型,对不经统筹和“过滤”就直接下发基层者,追究相关科室的责任。

如今,每当机关安排临时性工作前,都要先与旅周工作计划对表,再询问旅作战值班室有没有任务冲突,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基层工作的干扰。

难机关不难分队,难本级不难下级,难少数不难多数。前不久,机关不同科室先后收到13份上级下发的工作指示,每一份都要求传达学习,但他们并没有层层加码、照抄照搬,而是在标注区分重点、删减相似内容后,形成一份内容精炼的综合性工作指示汇总到旅作战值班室,在恰当时机下发。虽然机关自己忙了些,但基层受到的干扰少了许多。

无效工作减了,基层活力强了,部队运转更加高效顺畅。今年野外驻训期间,官兵一门心思琢磨打仗,先后创新了7项合成营战法训法。虽然训练辛苦,但基层官兵们说:“为打仗流血流汗,这样的苦累才有价值、有意义。”

少指点搞“检查”,多蹲点搞“调查”——

有违主责主业的检查指导叫折腾

回想起曾经因为连队一名战士教育笔记不全,被机关严厉批评的事,修理二连指导员蔺燕山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委屈。

当时,兄弟单位发生了一起训练事故。为了吸取教训,旅机关要求把事故通报传达给每一名官兵,并及时开展针对性教育。蔺燕山当即落实了机关的指示,还组织官兵进行了研讨交流。

可是,当天一名战士因为交接岗哨没有及时整理学习笔记,被机关检查时发现,蔺燕山因此受到批评。

一名战士抱怨,一些检查过于看重“痕迹记录”,始终摆脱不了翻本子、查笔记的老套路,应付一个检查组要补笔记、背题库,牺牲大家的休息时间不说,明摆着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一名连长反映,一些检查名目繁多难以招架,常态查、专项查、大清查等,一拨接着一拨,官兵们疲于应付,哪有时间和精力琢磨打仗的事儿?

一名机关干部也有说法,有些是上级机关的硬性规定,机关不能不部署。

一名教导员坦言,有的检查往往带着“任务”去,查不到问题不收兵,常常揪住鸡毛蒜皮的事不放,而对该关注的、该解决的主责主业的相关问题过问不多,大家对这种“抓芝麻丢西瓜”的检查指导非常抵触。

“脱离基层实际、有违主责主业的检查指导叫折腾。”旅党委深刻感到,正是机关指导思想的错位,导致虚功多、内耗大,不仅浪费了机关的时间,还会让机关丢了名声、失了威信、离了兵心。

痛定思痛。一场“换脑子、转方式”的大整顿在旅机关展开。他们要求机关干部“脱鞋下田”,变跑面指导为蹲点剖析、变一般了解情况为深入掌握实情,全程接受基层监督,检查结束既要带回问题清单,又要拿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方案,对指手画脚、作风浮漂的机关干部严格追责问责。同时,每逢组织下基层检查,优先指派基层经验丰富、能力素质突出的机关干部,确保每次检查既能帮抓指导基层,又不打乱基层节奏。

如今,在该旅野外驻训点,常驻着一支精干的5人机关指导组。从3月初开始,作训科参谋陈耀阁就一直待在山上。驻训分队换了一批又一批,每一批都对他竖起大拇指。

官兵们说,对陈参谋,他们是既怕又爱。怕的是,“陈参谋特较真,检查训练从不查本阅表,而是天天蹲在训练场,看人员参训率,看训练计划落实,看教练员备课情况,看训练质量效果,大家谁也不敢擦边遛号”。爱的是,“陈参谋来连队检查,讲问题一针见血,个个认账服气。训练器材缺、教学骨干少,他想方设法去机关协调,解决了不少基层难题”。

从“指点”到“蹲点”,一字之差,把基层情况摸准了,机关指导才会精准高效。

少推责压“担子”,多放权送“方子”——

机关把基层放在心上,基层就会把责任扛在肩上

去年5月,是该旅几个营主官最难熬的日子。

当时,单位刚刚组建,训练场地、人才队伍、保障条件、安全管理等诸多问题接踵而至,大家忙得不可开交。

此时,各种检查组也常常到营里检查指导,矛盾困难搜集了不少,检查发现的问题更是带回去“一箩筐”。

一到周交班会,这些问题就会被拿出来“说道说道”。

可一个多月过去,机关通报的问题多数还仍然存在,基层反映的矛盾依旧未得到解决。

为啥?勤务保障营教导员王培解释说,不是营主官们不努力不作为,而是常常有心无力。一方面,营里有能力解决的问题,常常因为机关“插一手”被干扰而不能顺利推进;另一方面,基层无力解决的难题,又因为机关常常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一拖再拖。

拿简单的营房设施维修来说,营里有培训过的“三小工”能满足日常保障,但没有相关经费,连修个水龙头、换个电灯泡都要找机关解决。

看着矛盾越积越深,旅长张全军百感交集。他深入思考后感到,纠治机关检查指导“重发现问题、轻解决问题”的毛病至关重要。

对此,旅党委要求机关把属于自己的责任揽上来,确立了首接负责、问题挂钩、责任追究等制度,并邀请基层对机关指导工作质效进行打分,对不能按时解决问题、官兵不满意的,一律追究当事人责任。

与此同时,在政策允许范围内,该旅又把机关过去统得过死的人员工作调配权、官兵休假审批权、小额经费使用权等7大类29项具体权力下放给基层。

从注重“检查指导”到注重“服务解难”,旅党委常委率先做出样子、立起表率。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他们带头分赴基层现场办公,当场答复解决和督促机关协调解决了上百个棘手难题,部队开局起步也越来越顺畅。

前不久,在该旅基层情况分析会上,机关公布了一份“解难清单”,基层官兵打心眼儿里满意服气:开通营区直通车、启动“阳光校车”工程、开办成才学校……77项暖心工程悄无声息地发生在身边、惠及到基层。

如今,该旅机关与基层之间更加和谐,各项工作运转有序,忙而不乱,备战打仗的氛围更加浓厚。

记者在该旅的一次例行周交班会上看到,机关不是居高临下讲评基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反倒被基层不留情面挑毛病、提要求。面对基层的需求,机关各科室的态度是:谁的责任谁认领,23个具体问题“对号入座”,限期改进。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